content

外匯儲備下降是“藏匯於民”?

 2017-03-05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国2017年3月5日讯】2017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降至2.99萬億美元,跌破3萬億外匯儲備整數關口。不到三年時間,外匯儲備總量下降1萬億美元,降幅達到25%。作為國家最重要的海外資產,外匯儲備的下降規模和速度令人感到不安。

當前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外匯儲備下降是“藏匯於民”,是外匯資產由央行集中持有向民間部門分散持有的轉變過程。

若觀察國際收支平衡表,可以發現官方的外匯儲備下降,的確伴隨著私人部門對外資產的擴張。2014第三季度至2016年三季度,中國外匯儲備下降6700億美元,經常賬戶順差6800億美元,累積資本淨外流規模1.35萬億美元。其中,金融與資本賬戶淨流出9000億美元,錯誤和遺漏賬戶有4500億美元淨流出。在金融與資本賬戶下,資產方增長1.1萬億美元,負債方增長2000億美元。資產方下,其他投資項占比45%,其次是直接投資40%,最後是證券投資15%。看上去,外匯儲備已經順利轉移到民間資本手中,破解了過去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過高的難題。

然而,在喧囂的匯市動蕩和外匯儲備大轉移中,“藏匯於民”並沒有達到滿足居民海外資產配置需求的初衷。

我們在這一輪外匯儲備下降過程中,不僅沒有開放資本賬戶,央行反而收緊了居民投資海外資產的渠道。顯然,這種“藏匯於民”並非滿足居民真實的海外投資需求,而是在幫助企業規避外匯風險。過去人民幣匯率有升值壓力,央行購買美元增加外儲,企業大肆借入美元債務,現在人民幣匯率有貶值壓力,央行出售美元減持外儲,企業償還美元債務,轉而持有美元資產。一來一回都是央行為企業規避匯率風險,企業則趁機賺茹兌收益。居民跟過去一樣,沒有進入外匯市場的渠道,無法分散資產的外匯風險。外匯儲備從央行轉移到企業部門是風險轉移的過程,跟“藏匯於民”沒有太大關係。

無論是升值預期還是貶值預期,誰手中能夠自由持有外匯,誰就能夠獲得套匯收益。若要實施真正的“藏匯於民”政策,必須有配套的居民海外投資渠道和工具。然而。在當前嚴厲的資本管制條件下,除了進出口部門和一些投機“灰色渠道”外,普通老百姓持有外匯額度和投資渠道都非常有限,沒有自行決定運用外匯包括投資外匯等機會。所謂的“藏匯於民”並沒有真正惠及普通居民。

責任編輯: 何云 来源:中國評論新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