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以迦丘帕喇尊者的前世,告誡眾人。(圖片來源:Pixabay)
一日,眼盲的迦丘帕喇尊者在行走時,踩死了一些昆蟲。次日,恰好有精舍的比丘來找他。比丘們發現了地上有昆蟲的屍體,懷疑尊者犯了戒,就來到佛陀座前,請示心中的疑慮。
佛陀問他們是否親眼見到尊者踩死這些昆蟲,比丘表示並未親自看見。佛陀就告訴他們說:「正如你們不曾親眼見到迦丘帕喇殺生一般,迦丘帕喇也看不見地上的昆蟲;一位已經證得聖果的阿羅漢,是不會存有殺生之心的,所以他並未犯戒。」
眾比丘再請問佛陀:何以尊者今生會成為一個盲者?佛陀藉著宣說迦丘帕喇前世的因緣,來教誡諸比丘。
原來,迦丘帕喇在某一世曾經是一名醫生,在他的病患之中,有一位女眾曾經對他許諾,若能治好她的眼疾,她和兒子願意當他的僕人侍候他。但是當這位女眾的眼疾一天一天好轉,她後悔了。她害怕自己和兒子得當一輩子的奴僕,就向醫生撒謊,說眼睛的狀況越來越差了。這個謊言瞞不過醫生,當醫生發現她的眼疾其實已經痊癒以後,不禁起了大瞋恨,就開了另外一服藥給她,使她真的失明瞭。因為這個緣故,迦丘帕喇在往後的很多世中,都成了盲者。
佛陀說了以下的偈頌告誡諸比丘: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
若以染污意,或語或行業,
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
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
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雖然本偈說明瞭心(意業)居於一切法的主導地位,一切善惡染淨的業果,皆由心意的發動身、語而來;但佛教並非唯心論者,只重內心而漠視世間事行。佛法是說外在的事行既出於心意的推動,那麼,要改變我們的言語、身行,必先改造我們的內心,先端正我們的心行、觀念做起,才是根本之道。
更進一步說,心儘管為王為主,卻不僅僅完成內心的淨化就算了事,還要經由佛法的修學,慢慢去修正自己在言語和身行的表達,從而脫落累世的串習,使身口能恰到好處又恰如其分地傳達內心,而終至完成身業與語業的淨化。再說佛法的重視內心,是主張由心念的改變去轉境,無視外在的一切,而只活在自己想像的內心世界,這絕非佛陀的教法。
佛陀教導我們的是:如實知外在的一切善惡、染淨,乃至因緣的聚與散、成與毀;更如實知自心的一切悲喜、愛惡,乃至法與非法,而後出自善意、敬虔地回應外境,這才是以心轉境的真義。能這樣做,深信其人定然「福樂自追,如影隨形」,最起碼,也會處處得人緣。
責任編輯: 予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