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宋志標:大型災難(圖)

 2013-11-26 09: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13年11月26日訊】青島中石化爆燃災難,通稿裡說:已經導致兩百人傷亡,定性為「十分重大的責任事故」。即便這樣,似乎也沒有人在乎,因為人們不信任管控下出來的數字,至多對追究到哪一級有點好奇。總的看來,這是一次成功的信息控制,也是一次失敗的信息管控。

考慮到五年以來的信息管理變局,青島爆燃事故可以作為一次典型的事件,觀察一下那麼多關於信息攻防的實際遭遇。這些年來,新聞信息領域滄海桑田,人心磨出了老繭,信息基礎巨變而未成,或許難以下全面的結論,但信息管理的目標仍可以評論。

從官方對信息控制的效能看,汶川地震是大陸最後一次信息管控的失利案例。此後的溫州動車相撞事故以及上海大火,雖然信息管控遇到小幅度抵抗,但整體上達到了目的。政府在管控大型災難方面,越來越得心應手,然而這種嫻熟與效率之外,不確定的東西太多。

青島爆燃事故又一次證明報紙等傳統信息網路的尷尬與落後。地球人都知道有管控的直接因素,但新聞紙失去對大型災難的報導正義,身處其中的人除了領受這份羞辱,不必感到委屈。青島有媒體人訴苦如何如何,其實不要做徒勞的去污動作,自我譴責就好吧。

作為這一加諸媒體的侮辱的副產品,歌頌「死者安息、生者堅強」的虛偽論調走到了盡頭。伴隨這一虛假論調一同走向破落的,還有「災難不是新聞、救災反而是新聞」的旁門左道新聞觀。大型災難用反覆的血洗,終於降低了扭曲的新聞文本對世人的欺騙能力。

這裡要多說幾句。「死者安息、生者堅強」的筆法是南都社論在汶川地震時演繹出的、特別針對災難評論的口徑。屬於這個系列口徑的還有,「今天我們都是XX人」等。這些很有使用要求的評論口徑被廉價地、毫不顧忌背景地複製,最終將它們推向令人作嘔的死地。

這裡的「背景」就是,對大型災難的上述口徑,只有在存在普遍的、真誠的哀傷之下,才可以動用。如果不能,或不存在這個前提,人云亦云地使用這樣的評論口徑看似時髦,實質上就成了掩飾報導者怯懦的手段——從實際效果上,等於是讓生者亡、讓死者再死。

青島作為一個新聞管控很嚴厲的地區,其媒體作為二流媒體,在對先鋒評論話語的吸收上處在被動、無反思能力的水平上。一旦不顧背景、脫離實際地模仿「死者安息、生者堅強」的論調,就會顯得特別裝逼、特別冷酷、特別荒謬:不允許沉默,又要邯鄲學步,那只好自取其辱。

五年來,媒體在信息控制的基礎上,沒能發展出於大型災難報導相適應的話語,這就帶來兩個明顯後果。上述是後果之一,另外一個後果是「救災才是新聞」的新聞觀的回潮,偽裝成專業主義,「官兵做飯百姓喊香」就是極端表現。新聞界的顢頇、無能與衰敗可見一斑。

從青島爆燃事件看新浪微博的輿情反應,應該說,這個「輿論高地被攻克」了。新浪微博對本次災難保持了低於理想預期的極低活躍度,顯示出宣傳與網路主管部門間的聯席機制高效運作與無縫對接,這直接導致極低烈度的討論,由此稀釋了對人禍譴責的強度。

這是信息管控的勝利,卻也預示著新浪作為信息基礎的衰敗。四年之間,新浪作為社交媒體的質量與價值急劇下滑。我甚至覺得,趁著還剩下那麼一點熱乎氣,新浪微博可以向娛樂或女人頻道啟動轉型進程了。佔領「輿論高地」之後,高地隨即不復存在。

青島爆燃的信息被強力管理之後,釋放出的信息量非常少,這是管控者想要看到的。然而,對「信息稀缺」這一後果的逆反,輿論中自行釋放出更多對政府的負面評價——評論中「反官員、反政府」的基調被自動激活,佔據了低烈度討論的絕大部分空間。

正常情況下,民眾對大型災難的情緒,理應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基礎上,或悲鳴或譴責,皆有出處與去向。而今給予信息稀少下的一律,悲鳴藉助信息管控變得激越,轉而至於憤怒。管理者可以通過控制微博或全網刪除悲聲,但等於將火焰埋置地下。

由此可見,對青島爆燃事故的信息管控,其遵循的原理竟然與本次災難的發生機理是一致的。那就是,將信息流通的管道埋到地下,通過管控令其破敗與老化,任憑官僚主義的管理作風佔據信息管控的支配地位。現在要問的是,那些被忽視的「下水道」在哪?火星在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舊聞評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