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開學典禮「入泮禮」:正衣冠拜孔子

 2013-09-28 13: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9月28日訊】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入泮宮,出府學,上青雲路」。其中「入泮宮」指的就是在州縣考試中了秀才的童生們入學做生員時所行的入學典禮。

在古代,「泮」就是指學校。春秋時前期,魯僖公為了興學養士,在魯國都城泮水岸邊,築起了規模宏大的泮宮。這是周代諸侯國中最早的學宮,相傳孔子常帶弟子游泮。以後各諸侯國爭相彷效,也在國內修筑泮宮,開鑿泮池。從此,泮宮就成了諸侯國大學的代名詞。

古人的「入泮禮」是一個相當莊重的儀式,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馬虎。

「入泮禮」的大致流程如下:

第一個環節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在這個環節裡,學童們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禮記》有云:「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先正衣冠,再做學問,看來這是古人們的共識。

整理好衣冠,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集合於學堂前。恭立片刻後,在先生的帶領下,跨過一個半圓形的水池(泮池)之後,便會進行拜師禮。拜完孔子,再拜先生。而拜先生時,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修,六禮包括: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蓮子,寓意為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為紅運高照;棗子,寓意為早早高中;桂圓,寓意為功德圓滿;乾瘦肉條,是用以表達弟子心意。之後,便是學生間互相鞠躬,表示互愛互幫。

第四個環節,淨手。學生們將手放到水盆裡,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洗手的寓意,在於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心無旁騖。

此外,還必須填寫「親供」,相當於新生入學登記表,寫下自己的「年齡、籍貫」。由於當時沒有照片,所以還必須在「親供」中註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須、或無須」,再由老師統一整理後送往各個學院。

「入泮禮」的各個步驟,都是根據《禮記》和《弟子規》而定。經歷了這樣的儀式之後,標誌著學生們正式成為了孔門弟子,從此便踏上了「路漫漫其修遠」的求學之路。

来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