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人陷入了貨幣困惑:人民幣在國內發行量不斷增加,流動性過剩而不斷貶值,可對他國貨幣尤其是美元,人民幣卻在不斷升值。由此,人民幣長期處於內貶外升的怪圈中。
當然,人民幣內貶外升現象並不怪。中國巨大的廉價勞動力,導致投資和就業機會的國際大轉移,引發了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項目順差的同時出現,在理論上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是互補的,不可能同時出現順差,但在我國卻出現了雙順差的現象: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大於進口,導致經常項目順差;出境投資中外資流入大於本國資本輸出,導致資本項目順差。這種雙順差使人民幣面臨著升值壓力。央行通過拋出人民幣買入美元的方式人為壓低匯率必然使人民幣基礎貨幣超發,引發通貨膨脹。外國需要以本幣兌換人民幣來購買中國商品,導致人民幣需求增大,央行同時擴大貨幣供應量,其實質是這些貨幣仍在國內流通,只是有等額的外匯儲備而已。正是因為有這種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存在,資本項目中熱錢不斷流入,導致國內流動性過剩問題凸顯。
人民幣的內貶外升,導致的後果是虧了自己富了別人。在目前的固定匯率制度下,每進來一美元就按匯率發相應的人民幣,也就是進來美元,央行要印人民幣,這時外匯增加會令人民幣貶值。而人民幣貶值,讓國人的財富大幅縮水,過去一百元人民幣可以購買的東西,現在得用更多的人民幣購買,可民眾的工資收入增長幅度卻遠遠低於人民幣貶值的幅度。相反,美元在中國的一進一出,僅靠人民幣升值便可以獲得可觀的收益。
眼下,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採取競爭性貨幣貶值,也就是相關國家政府通過使自己國家貨幣貶值的方式來促進商品的出口。美國採取多次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持續貶值,一場競爭性貨幣貶值競賽在全球上演。最近,日本為提振本國經濟,採取了讓日元貶值的量化寬鬆政策。今年4月4日,新上任的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明確表示日本將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實現2%的通脹目標;用基礎貨幣量取代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作為央行貨幣市場操作的主體目標,兩年內將基礎貨幣量擴大一倍,2014年底達到270萬億日元。4月8日,日本央行宣布實施新的公開市場操作,即購買1.2萬億日元的長期國債。受量化寬鬆政策影響,近期日元相對人民幣貶值加速。清明後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兌日元暴漲3353個基點,兩個交易日內人民幣兌日元升值近6%。4月8日,日元兌人民幣單日貶值幅度逾5%。而且公開數據顯示,最近6個月日元兌人民幣的貶值幅度已超過20%。
沒有通脹擔憂的國家採用匯率槓桿以提振經濟,而受到通脹壓力掣肘的中國只能盡力通過其他方式應對,藉此捍衛本國國民的財富,避免富了別人虧了自己的事情發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