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多功能的古代旗幟

 2012-02-02 14: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甲骨文就有旗幟的形體,形狀像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中也有不少與旗幟相關的字,從這些字可以知道,中國古代旗幟的種類很多,功能也有區別。參考古代文獻,可以探究出中國古代旗幟的概貌來。

一、古代旗幟的形貌

古代旗幟的樣式大致可以分為橫向的、下垂的兩種。橫向的旗幟大多是長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帛製成,上面往往有各種圖案。圖案經常使用動物圖形,如《宋史·儀衛志》中記錄的旗幟不少是以動物為圖案的,有青龍、白虎、鳳凰、馴像、仙鹿、玉兔、馴犀、鸚鵡、孔雀、野馬、犛牛、飛麟、兕、騶牙、白狼、蒼鳥、辟邪、獅子、金鸞、赤豹、黃羆、白鵝、金牛等。也有用星體作為旗幟圖案的,如日、月、攝提、五辰、北斗、二十八宿等。有的旗幟則使用神人,如力士、雷公、電母、門神、風伯、雨師等圖形。下垂的旗幟大多是單獨的幾節兒連綴而構成。如《三才圖會》中「旌」的圖形就是由八節蓋狀的物體連綴而成,每節都帶有穗狀的裝飾物,最下邊一節有兩根飄帶。屬於這個類型的旗幟還有幢、幡等。

古代旗幟的顏色也豐富多彩,《周禮》「:通帛為旜(旃),雜帛為物。」鄭玄註: 「通帛,謂大赤。」旜就是純赤色的旗幟。不過,大多數旗幟使用的是青、赤、白、黑、黃這幾種顏色。古代用青、赤、白、黑、黃五色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的旗幟,所以有五方旗。

在古代,有的旗幟沒有裝飾「,旃」就是一種沒有裝飾物的旗。不過多數旗幟都有裝飾物,常用的裝飾物有象牙、氂牛尾、羽毛、鈴鐺、飄帶、珠子、火焰腳等。《文選》「:戈矛若林,牙旗繽紛。」薛綜註: 「兵書曰,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故雲牙旗。」《爾雅》「:注旄首曰旌。」 旌是以旄牛尾和彩色鳥羽為桿飾的旗。《詩經》「:龍旂陽陽,和鈴央央。」 《爾雅》:「有鈴曰旂。」依據註釋可知, 「旂」是一種竿頭繫鈴的旗。「旆」是一種燕尾一樣的裝飾物,即飄帶。「旐」 這種旗幟有四根飄帶。

古代旗幟的旗桿也有不同,有直桿,如「旌」;有曲桿,如「旃」;還有龍頭竿,《新定三禮圖》中「旟」使用的旗桿就是這種;也有豹尾竿,《元史》記載:「豹尾竿,制如戟,系豹尾,朱漆竿。」旗桿的顏色也有不同,如有白色、金色、赤色等。此外,依據《墨子》中記載,旗桿的長短也各有不同,依據守城將領的級別不同,旗桿高度有 50 尺、40 尺、30 尺、25 尺、20 尺、15 尺等差異。

二、古代旗幟的功能

1.標誌功能。旗幟常常是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標誌。《左傳》中記載的「均服振振,取虢之旗」、「衛侯不去其旗,是以甚敗」,其中的「旗」分別表示虢國和衛國的旗幟。

旗幟是等級標誌。《呂氏春秋》「:以為旗章,以別貴賤等級之度。」旗章是用來區別名分的旗幟。古有九旗,分別是常、旂、旜、物、旗、旟、旒、旞、旌,這些圖案不同的旗幟是不同等級的標誌「,及國之大閱,讚司馬頒旗物。王建大常,諸侯建旂,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師都建旗,州裡建旟,縣都建旒,道車建旞,斿車載旌。」(《周禮》)

旗幟也可作為營門的標誌。古代軍隊臨時駐地樹立旗幟表示營門,也叫旗門。此外還有旌門,《周禮》:「為帷宮,設旌門。」帝王出行,會張帷幕為行宮,宮前樹旌旗為門,稱旌門。從古代壁畫可知,這種作為「門」標誌的旗幟一般都比較大。

2.指揮功能。旗幟有號令的作用,它可以在戰爭中指引進攻的方向,宋代程大昌《演繁露》:「《黃帝出軍》曰‘:有所征伐,作五彩牙幢。青牙旗引往東,赤牙旗引往南,白牙旗引往西,黑牙旗引往北,黃牙旗引往中。’」當然,旗幟還有其他指揮功能,「:旗,熊旗六游,以像罰星,士卒以為期。」士兵們把豎立畫有熊的旗幟當作聚集的時間。

旗幟也可用於在戰爭中調度物資,《墨子》記載「:守城之法,木為蒼旗,火為赤旗,薪樵為黃旗,石為白旗,水為黑旗,食為菌旗,……劍盾為羽旗,車為龍旗,騎為鳥旗。凡所求索旗名不在書者,皆以其形名為旗。城上舉旗備具之官致財物,之足而下旗。」在古代,使用這種方法聯絡是比較便捷的。

3.裝飾功能。古代帝王出行有旗隊,就是儀衛隊中執旗的隊伍。有旗幟的裝飾,出行隊伍當然會威武、壯觀。「蕭蕭馬鳴,悠悠旆旌」(《詩經》)「、織文鳥章,白旆央央」(《詩經》)「、連五宿兮建旄,揚氛氣兮為旌」(《楚辭》)、「幢幡乃雙雙排路,龍節而隊隊前行,毫光與晃日爭輝,雅樂與梵音合雜」(《敦煌變文集新書》)、「金玉飾舟,旌纛蓋傘,旌旗戈戟,繽紛照耀」(《太平廣記》)。這些話語描述的就是一幅幅壯觀、氣派的景象。

4.傳遞其他信息。除了具有標誌、指揮及裝飾功能之外,旗幟還能在祭祀、喪葬、招聘、賞賜中傳達一定的信息。祭祀中也使用旗幟,《周禮》記載「:凡祭祀各建其旗。」此外,為了克敵制勝,應對不同方向的來敵,需要祭旗。《墨子》「: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青神長八尺者八,弩八,八發而止。」《明史》也記載「:霜降日祭旗纛於教場。」古代祭祀中,有時使用「旄旌」,這是一種用以引導神的旗幟。

古代喪葬中使用銘旌,鄭玄注 《儀禮》「:銘,明旌也。雜帛為物,大夫士之所建也。以死者為不可別,故以其旗識識之。」銘旌是靈柩前樹立的標明死者身份和姓名的旗旛,它也可以用來述詠死者的功德,敘述生者的哀傷。國家招聘賢士時,也使用旗幟。《魏書》「:臣東野凡生,本無宦意。屬休延之會,應旌弓之舉,釋謁鳳池,仍參麟閣,屍素官榮,妨賢已久。」旌弓,就是用來徵聘賢士的旌旗和弓。古代旗幟圖形各異,功能多樣,使用場合比較廣泛,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旗幟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