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偏科」這個詞就不應該存在(組圖)

 2024-06-18 06: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高考
2024年高考現場(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6月18日訊】因為中專女生薑萍闖進全球數學競賽12強的事情,我前天寫了一篇《「偏科」應是常態,「不偏科」才不正常》,今天接著說。

為什麼想接著寫呢?

1、我發現,說最基礎的常識是有價值的,以前我總覺得自己不懂,不敢寫,現在發現,越是基礎的信息,可能對國人越有參考價值。

2、看讀者的留言,覺得很有意思,簡單回覆是不夠的,有必要認真闡述一下。

首先想說,「偏科」這個詞就不該用。

為什麼?因為它意味著這是不正常的,有問題的,是一種缺陷,而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全才才是罕見的),它不是問題。

為什麼較這個勁?舉個例子,有朋友寫過一篇文章,說「叛逆期」這個詞就不該用(國外心理學教材根本就沒有這個詞),給我很大啟發。對啊,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生理心理要在短短几年成長為一個成人,當然要經歷很多探索試錯,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個過程,怎麼就叫「叛逆」呢?如果你覺得這是「叛逆」,那你是不是該反省一下自己?

「叛逆期」這個詞被廣泛使用,對人的認知影響是很大的,同理,「偏科」也是如此。

我之所以反對用這個詞(包括上一篇用那個標題),就在於應該反思的不是個體,而是這個規範和機制——難道不是應該把所有人都同等對待嗎?

偏科

這是上一篇的讀者留言,我覺得說得特別好,也正是這句留言觸發我再寫一篇的慾望。

上一篇我貼了一張圖,加拿大安省高中選課的科目要求。

偏科

這個表格可以說明很多問題,簡單的說,偏科在加拿大太正常了,甚至是刻意培養的結果,此處不再贅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看。

這篇想重點談一下安省中學生的可選科目,這裡面也很有意思。

偏科

一是科目非常多,登陸系統查詢我家老大所上的高中(不同學校開設的科目有所不同),11年級可選科目有66門,12年級有78門。必修只有1-2門,選修一大把,學生可選空間之大可想而知。在這樣一種制度設計之下,什麼叫「偏科」?根本就沒人用這個詞。

二是種類多,所謂種類,不僅是內容包羅萬象(78門太長了我沒法一一截圖,大家也看不過來),而且是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比如說,如果你想考大學,你就應該選修U類(科目編號倒數第二個字母);如果你想考學院(類似國內的大專),可以選C類;如果你想高中畢業就去工作,可以選擇M類或者E類……

偏科

上圖的技術教育部分E類的「施工技術」和「定制木工」就是針對想畢業就工作的同學。你可能會說這不夠,沒關係,還有專門的技能專業課程(SHSM)登陸安大略省政府網站,是這樣介紹的:

偏科

一共有19個行業提供該課程,當然,不同學校開設的科目不一樣。

通過可選科目這幾張截圖,大家應該也能看出來了,不管你是想上大學,還是上技校,還是直接工作,你都是同樣被重視的,都有相當豐富的資源供你使用,而且,沒有強制分流,一切都是你自願的選擇。

所以,在這樣一種體系下面,沒有失敗者,只有不同的選擇。

而這是何其關鍵。想想國內的技校生,幾乎成了Loser的代名詞,這僅僅只是個人原因?這是高考淘汰機制的制度使然!

偏科

人各有所長,教育體系難道不應該去鼓勵人發揮所長嗎?為什麼要通過這種機制去羞辱人打擊人呢?

實際上,在加拿大,技術工人往往比大學畢業生更容易就業,收入也更高,是一個令人尊重的職業。當然,這是教育之外的事兒了。

下面簡單談談這後面的考核錄取機制:

加拿大沒有統一的高考,沒有統一的錄取分數線,大學錄取主要考察11年級和12年級相關科目的分數,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錄取標準都不一樣,學生可以登陸學校官網或者安省大學信息網去查看,然後早做準備,有的放矢。而學生的分數則由老師決定,老師主要根據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作業、測驗等來打分。

說到這裡,大家恐怕都有一個巨大疑問:這後面作弊的空間實在太大了。但我幾乎沒有聽到過這方面的醜聞,據我最淺層的猜測:

1、老師沒有這個衝動,對於他的績效考核,學生成績只是參考因素之一,僅此而已;

2、學校也沒有這個衝動,公校沒必要,私校或許有,我聽說有的私校打分會特別寬鬆,但這類學校會慢慢失去誠信,大學會針對這類學校(參考畢業率)降低其係數;

3、最重要的是,學生和家長也沒這個衝動,因為這邊名校畢業太難了,正如上一篇所說,小學讓你玩,大學玩命折騰你——你勉強考上多倫多大學,畢不了業,回頭還要去重新讀個college,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加拿大可不比中國,考上大學就躺平,還基本上都能畢業。

4、除了制度設計,社會道德風氣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宗教信仰的文章可參考,總之,如果什麼都要靠制度規範,執行成本會非常高昂。

最後說一下:中國可以學嗎?

我認真思考了,覺得學不了,因為教育制度背後是政治制度。

從操作的層面,要提供足夠豐富的選擇,就必須有足夠多元的來源,基礎是一個足夠開放的社會。這邊有公立教育局,有天主教教育局,還有私校,課程除了學校自己設置,還有對外合作,而且不同層級的人都有相當的自主權。而大一統必然導致標準化,整齊劃一既是需要,也是能力——即便它想多元化,它也做不到。

除了運作機制所不能,目標同樣大相逕庭。

科舉制度是中國人最偉大的發明,對世界最了不起的制度貢獻(相比之下四大發明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但可惜的是,到今天它仍然只是一個篩選淘汰機制,是唐太宗說的「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而不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教育為誰服務?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區別。

偏科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本質而言,它不僅是洗腦,更是服從性測試。毫不誇張地說,中學階段的思政、歷史有百害而無一利,幾乎每一頁都是有毒的,就是一坨狗屎。為什麼要讓你吃屎?因為吃了就意味著服從,如果你不能經過這個測試,要你何用?

回頭開頭那位讀者所說的「善意的社會」,何謂「善意的社會」?一個最基礎的出發點就是把人當人看,而不是把人當工具。而如果大的制度不把你當人看,教育制度豈能把你當人看?這話只能說到這裡了。

也許有人會說:你說半天,不能幫助解決問題,說這些還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至少可以讓我們知道:它不合理,更不是天然合理。而知道本身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往事與隨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