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傳黃帝時代就有彩繪花紋的記載。那就是說,古代原始人類早懂得用色彩來美化自己。開始時將顏色塗在身上,稱「彰身」;再進一步刺在身上,稱「文身」;後來就畫在衣服上,再發展成繡在服裝上。《尚書》說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種花紋,即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下裳六種花紋,為宗彞、藻、火、粉米、黼、黻,共十二種花紋,稱十二章。這裡至少有兩種是刺繡的(指黼黻)。
周代《禮記•祭義篇》中說「古代天子諸侯都有公室養蠶。蠶熟,獻繭繅絲,把它們染成紅、綠、玄、黃等色,以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絲線,在禮服上刺繡成各種圖案)。據《辭海》,「黼(音輔)」字解釋為在古代禮服上繡半黑半白的花紋;「黻(音符)」字解釋為在古代禮服上繡半青半黑的花紋。至於「文章」兩個字,在現代漢語中已成為一個詞彙,意思非常明白,但在古漢語中,卻別有含義。用青、紅兩色線繡稱之為「文」,用紅、白兩色線繡稱之為「章」。實際上,「文章」二字古意為錦繡,後來轉義喻文。「文」的另外一個意義是指畫,同「紋」。《禮記•月令篇》說「文繡有恆」,據註釋「文,是指畫,古代祭祀的禮服上衣是畫的,下裳是繡的」。
龍鳳虎紋繡羅單衣
總之一句話,刺繡發源很早,古已有之。
目前能看到的刺繡實物最早的當然要數荊州戰國楚墓出土的「龍鳳虎紋繡羅」了(見上圖)。這是一幅羅地上用鎖繡法表現的作品,保存完好。另外還有同墓出土的龍鳳紋繡絹、湖南長沙烈士公園出土楚國刺繡,也保存得很完好,這是認識古代刺繡的最好資料。在稍後的漢墓出土文物中,繡品更多了,如馬王堆西漢文物中就有繡花絹綿袍、黃繡花袍,所用繡線極細,是前所未有的。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