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少年奇才 王弼

 2010-06-06 23: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人的生命有長有短,有人高壽卻默默無聞;有人壽短卻光照千秋!

少年奇才王弼(226--249),在他短暫而有限的24個春秋中,卻在經學、哲學領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人一出生,就面對萬象紛呈的現實世界。是隨遇而安、逆來順受、人云亦云,還是遇難而上、勇於進取、有獨到的見解,是每個人都必然要遇到的事實,卻不是人人都能表現出他的創新精神和思想特色。

天才王弼一出世,所面對的世界,正是矛盾尖銳、激烈而複雜的曹魏正始時期。

在東漢末殘破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曹魏政權,雖經曹操、曹丕的苦心經營,中原地區得到了一些恢復,有了一個相對安定的局面。但從魏明帝開始,社會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日益尖銳,司馬氏集團和曹氏集團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發展到了劇烈的階段,國家面臨嚴重的危機。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站在曹氏集團一邊的王弼,一面從政治的需要去研究社會,提出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複雜的社會現實,也促使他從萬千的現象中去深入地認識世界,從哲學的高度去探索世界的奧秘。由此創建了以《老》、《莊》、《易》三者為基礎的魏晉玄學。他引道入儒,既研究經學,而又以老子道家的學說貫串其中,形成儒道結合,而以道家思想為主流的新時代的哲學體系。在我國思想史、儒學史、哲學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世代書香 幼而察惠

玉粥,字輔嗣。山陽郡高平人(今山東省微山縣西北兩城。一說今山東金鄉縣)。魏黃初七年(公元226)生。卒於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死時年僅24歲,只有短暫人生的王弼,卻成了當時的一位重要哲學家。這與他的家世和自身的勤奮都密不可分的。

王弼出生在世代書香之家,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那些值得一提的先輩有:東漢順帝時做太尉的王龔,因為賢達而名為高士。其子王暢號在「八俊」之列,漢靈帝時官拜司空,以訓釋包括《周易》在內的「五典」著稱。暢子王謙,為漢靈帝時大將軍何進長史。謙子王粲,為建安七子之首,是有名的大文豪。三粲年少時,得到當時著名學者蔡邕的賞識。邕有書萬卷,曾載數車書贈與王粲。王弼的祖父王凱與王粲是族兄,為避戰亂,兩人一起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很賞識王粲的才華,想把女兒嫁給他。但王粲形貌醜陋,身體虛弱,而王凱卻儀錶堂堂,風采照人。所以劉表把女嫁給了王凱。王凱生子王業。其後王粲之子因罪被誅,王業就過繼給王粲為嗣。王粲的萬卷書,全部歸王業所有。王弼生在這世代書香之家,自幼受到知識的熏陶。萬卷圖書是他良好的讀書條件,王弼自然得益不少。他的祖輩研治古文經學,又兼治《老子》。所以,王弼受其影響,以古文經學為基礎,也包容了老子的學說。劉表佔據的荊州,是一個人才薈萃的地方。「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後漢書·劉表傳》)。一時間,形成了有著名學者宋忠在內的荊州學派。宋忠重視《易》學和揚雄的《太玄》。王肅18歲曾向宋忠學《太玄》,後來以儒道兼學的思想注經,成為魏晉玄學的先導。而王弼的祖父王凱和叔祖王粲也到了荊州,劉表還是王弼的外曾祖父。王弼祖述王肅之說,所以,王弼後來研究《周易》《老子》,無疑也受到了宋忠、王肅思想的影響。

少年王弼不僅從小學習、研討儒、道,常有獨到的見解,而且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少年。他知識豐富,能說會道,思想敏銳而深刻;他不追求文章辭藻,卻有真知灼見。從十多歲開始,就特別喜歡老子的學說。老子無為的思想、思辯的哲學,莊子逍遙於天地之間,汪洋恣肆,通脫善辯,對他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他喜歡遊樂於山水之間,大自然廣寬的天地陶治出他曠達的性格;音樂之美又使他超拔於自然之外。深思敏察的王弼,從中增長了不少見識,擴大了眼界。大自然是美的,而社會現實卻觸目驚心,複雜而又殘酷。現象只是表面的,這箇中的原因和關係是什麼呢?於是,儒家的學說,老莊的思想,大自然的美,無情的現實,一齊在少年王弼的頭腦中產生了奇特的反應。認識現象,研究問題,探索本原,這就使他年紀輕輕就很快接觸到了社會政治、哲學等重大而深刻的問題。

二、才識卓絕 英年早逝

年紀不到20歲的王弼,對哲學問題已有了相當深度的研究。對已成為時尚的玄學思想,也作過深刻的思考。所以,年輕的王弼在當時已小有名氣。有一天,王弼去拜訪他的父輩裴徽。裴徽當時雖然只是個吏部郎,但在思想界卻享有盛名。裴徽一見王弼,就很驚異,竟至馬上把當時哲學領域的尖端問題向王弼提出來。他說,「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何邪?」(《世說新語·文學》)這是關於有與無、儒與道、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問題。看來,當時玄學對貴無的理論已經確立,但對其中紛然雜陳的現象,它們之間的關係,尚未得到妥善解決。用學術界尚未解決的問題去問年輕的王弼,足見裴徽對王弼的看重了。王弼則根據自己的研究和體會,明確而又簡潔地回答說:「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為訓,故言必及有,老、莊未免於有,恆訓其所不足。」(《世說新語·文學》)聖人指孔子。玄學家既尊孔,又崇老,可見當時儒道合流的事實。王弼的回答,就照顧到了當時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的價值觀念,妥善地擺正了孔子與老子的地位,把儒道融為一體。他認為,無與有、本體與現象,結成了一對反覆循環的關係。「無」不可以直接論說,必須通過「有」來闡明。孔子由於對「無」有了深刻的體驗,儘管從不說「無」而只談「有」,但處處都揭示了那隱蔽著的宇宙本體—無。而老子對「無」直接訓說,卻只停留在「有」的現象領域,而不能上升到高層次的體「無」的境界。這就把前輩學者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建立起以無為本,現象與本體相結合的哲學體系。從王弼胸有成竹的回答來看,他已對老子作了深人的研究,並對《老子》作了注。

這件事很快就在學術界傳開了。不久,倡導玄學的首領、任吏部尚書的何晏,本來早已提出「以無為本」的本體論思想,卻未能解決現象與本體之間的關係問題。他本已註釋完《老子》一書,一聽到這消息,就迫不及待地親自去見王弼。年輕的王弼面對有名的何晏,毫無忌諱地將自己注《老子》的主要思想講給何晏聽。這一講,本是學術探討、晚輩向長者討教的意思,豈知王弼用那善辯的口才,滔滔不絕地講出許多精闢的見解。這些問題又恰恰是何晏趕不上的地方。此時倒像是王弼在向何晏講學了,把個何晏聽得啞口無言,只能「諾諾」稱是而無法討論,更不能拿架子以長者的身份闡說自己的觀點。何晏回去後,不再作《老子》注,而把自己的思想寫成了論文《道德論》。

何晏因此極為賞識王弼,由衷地稱讚他,說「仲尼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三國誌·魏志·鐘會傳》裴松之注引何劭《王弼傳》)所謂天人之際,就是人們對天道、自然與人的關係這個重大哲學問題的思考。王弼如此年輕,就已涉及到當時哲學領域的關鍵問題,何晏自然很器重他。恰好黃門侍郎的位置空缺,何晏有意提拔王弼。這時曹爽專擅朝政,他手下的丁謐有意與何晏爭衡,推薦高邑人王黎。結果曹爽用王黎為黃門侍郎,而王弼僅補上了一個臺郎之位。

王弼本是思想深刻、才識卓出、善談玄理之人,而對做官的具體事務既不關心,也不是他的長處,所以他在官場上並不得意。王弼剛補職位很低的臺郎時,曾經拜見曹爽,在這次難得的單獨會談中,他只是大談了一通抽象的玄理,一點兒也未涉及其它方面的事。結果遭到曹爽的嗤笑,也失去了一次晉升的機會。曹爽在思想上顯然與王弼不屬同一層次的人,王弼那些高深的理論,曹爽哪裡懂得它的價值?此時的曹爽,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如何在與司馬氏爭權的鬥爭中佔上風。而王弼卻不能察顏觀色,對手握大權的曹爽見機行事,反而口若懸河地去談一些在曹爽看來一錢不值的廢話,他遭到曹爽的冷落當然是很自然的了。王弼在世俗的為人處世事方面確實存在很多毛病,他「為人淺而不識物情」,缺乏在官場應變的能力。又「頗以所長笑人」,清高自負而瞧不起別人。他善於論辯,論辯時不留餘地,不留情面。淮南人劉陶善談縱橫,為大家公認,他卻常常弄得劉陶下不了臺。所以,他也得罪了不少人。王黎、荀融當初與他都很友好,後來都把關係搞僵了。

正因為他不善做具體事務,而把全副精力放在哲學的研究中,所以,在魏正始十年,他那小小的臺郎的位置也弄丟了。當年秋天,年僅24歲的王弼,被時疫奪去了生命。一代奇才、一顆智慧之星從此消失了。

王弼人雖死,但他在有限的時間內,寫了很多著作。據史載,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論語釋疑》。還有早已佚失的《王弼集》5卷。他創建了自成一家的哲學體系,在經學、哲學領域內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在當時,以至後來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三、注經解義 暢述哲理

王弼處在政治風雲變幻莫測的時代。他不關心那些爭權奪利的具體事務,卻能通過社會現象,去設計完美的政治理想。他從歷史的、哲學的高度探尋現象與本體、名教與自然、人性與理性之間的關係,在極短的時間內構築起超越前人的哲學體系,創建了不朽的偉業。

自漢武帝以來,儒家經典就已經成了統治者的工具。但隨著歷史的變革、時代的發展,儒學實際也已走到了非要變革不可的地步。漢儒煩瑣注經的舊習,只能引起人們的厭倦。如何結合現實的社會政治,找出一個符合新時代需要的政治理想,是時代的要求。曹操以刑名之學治國,造成了上下離心,政局不穩的局面。王肅以今古文經學,再引進道家思想進行設計的努力,也只是在學術界吹進了一股清新之風,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並未得到解決。決心獻身於哲學事業的王弼,一掃漢儒煩瑣、迂腐、無用的弊端,融合儒道兩家有用的學說,從漢儒的注重傳注訓詁,轉向於義理的詮釋;從漢儒的注重《春秋》,轉向重視《周易》,摒棄漢儒治《易》中的像數傳統和迷信色彩,而用義理解釋《易》經;把傳統的重天思想,轉變到注重人事。借鑒《老子》的「無為」思想,提出了「以無為本」的哲學命題。這就給病危的儒學注進了新鮮的血液,建立了以道為主、儒道結合的新時代的新思想。王弼成了魏晉玄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也代表了魏晉時期哲學領域的最高水平。

人類在認識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逐漸深入、瞭解世界。通過萬事萬物的現象去瞭解事物的本質,探索世界的起源,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歷代哲學家的努力,已開闢了道路。到了魏晉時期,哲學研究產生了一次可貴的飛躍。天才王弼對哲學的主要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来源:拙風文化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