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高速與神州泰岳、長電科技,突顯中國股市三大特色。
東北高速分拆上市,以中石油私有化下屬上市公司一樣,是中國證券市場國企拉長資金槓桿的法寶,其估值中樞上移。
3月19日,由東北高速分立而來的吉林高速和龍江交通上市交易,兩股均大幅高開,漲幅翻倍。此前證券市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基金拆細,買者踴躍。東北高速分拆後,上演了同樣一幕。
如果說中石油等公司的私有化是為了釐清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那麼東北高速分拆上市則是為了依據屬地原則,釐清管理權屬,以免公司管理層一心內鬥無心經營。好消息不僅於此,兩家新公司的大股東均存在較強的資產注入意願。吉林高速的大股東承諾,將在未來兩年內選擇適當時機注入長營高速公路、長春繞城高速南段和長平一級高速公路等資產。龍江交通的大股東承諾,將在未來兩年內選擇適當時機注入鶴大公路牡丹江至杏山段路產。也就是說,未來兩家公司隨時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再次拉長資金槓桿。
曾經的東北高速可以用問題成堆、焦頭爛額來形容。原董事長挪用巨額公款,牽扯中國銀行數億元的大案,2007年因為公司治理頑疾被戴上ST的帽子,連續停牌。但因為擁有殼資源、擁有壟斷經營權而被某些私募基金看好。國有ST公司是個「寶」,越是顯赫的出身未來收益越好。埋伏於東北高速獲得的是暴利——原股東每1股東北高速轉化為1股吉林高速和1股龍江交通股票。根據財務顧問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按東北高速退市前一跤易日收盤價3.87元及兩公司與東北高速對應的淨利潤和淨資產比例測算,每1股東北高速隱含龍江交通2.08元、隱含吉林高速1.79元,投資者獲得200%以上的收益。
神州泰岳與長電科技則講述了壟斷企業的寄生體、壟斷企業與市場經營模式結合的奇蹟。只要壟斷企業不倒,只要壟斷企業管理層不變,只要創業企業緊抓住高科技概念,上市公司能夠在證券市場上獲得高估值。
神州泰岳上市之初飽受質疑。第一,發行前夜調整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告書》中的財務數據,被媒體質疑為「愚弄投資者」;第二,神州泰岳超超募12億,發行時有12位原始自然人股東成為億萬富翁;第三,盈利來源過於單一,寄生在中移動的飛信業務上,未來盈利安全性如何難以預料。甚至有人指責神州泰岳掛著IT企業的羊頭賣壟斷收益的狗肉;第四,不務正業。2009年淨利2.71億元人民幣,卻花費4.21億購買北辰首作大廈的第7層至第22層(合計16層)的整層房產用於辦公。
質疑歸質疑,現實是神州泰岳發行價為58元,到3月19日收盤價為158元。截止去年年底,每股收益2.14元,每股淨資產17.88元。2009年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124.6%,擬每10股轉增15股派發現金3元,成為「史上最牛分紅轉增」方案。看來神州泰岳有衝擊兩市每一高的潛力。只要神州泰岳繼續捆定中移動,只要中國的電信網際網路業務不斷拓展,神州泰岳就還有炒作空間,高升的股價讓神州泰岳財務報表花團錦簇。要知道中移動去年淨利僅增2.3%,最輝煌增長期已過,卻依然高達1152億元人民幣。劉姥姥怎麼說來著,您老人家拔根汗毛,比我們腰還粗呢。
同樣借科技股東風的還有長電科技等股票,機構游資資金湊手,加上手機付費、物聯網、上海世博電子門票等熱門概念,於是上演了一場龍虎鬥。長電科技或許是短期博弈,但博弈所選擇的對象卻顯示了目前資金興趣所在,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中國的創業板與高科技股正在試圖重演美國納斯達克的盛況。
銀行股不溫不火,連外資入股與盈利大增都未能換取市場的垂青,這說明受到盈利模式受到行政強烈管制的上市公司,再造好都無用。
華夏銀行3月18日公告,潛伏已久的德意志銀行成為大股東,佔總股本的17.12%。但是投資者無法相信外資入股可以令華夏銀行改變行政主導、退居二線官員俱樂部的本性。投資者惦記著標準普爾給中國銀行業開出的診斷書:至少在2012年之前,預計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及其它問題貸款比率將保持在10%以下。標普的銀行分析師曾怡景(Ryan Tsang)稱,如果問題貸款比率大幅上升超過10%,則可引發擔憂。他說,接近15%的水平,即可能需要政府採取緊急干預,以增強金融系統的抗風險能力。如果不良貸款率攀升至如上所述的高度,則中國眾多城市銀行及農村信用社將可能轉而向政府求助。公開上市的大型銀行有能力承受不良貸款高企而不至於遭受評級下調。但是,這些大型銀行能夠自保,未必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
三類上市公司,反映了中國市場的不同生態。目前與壟斷企業有密切聯繫,而有市場化經營機制,又有未來發展的高技術概念的上市公司正在成為熱點。短期熱點輪換不在此列,中鋁與力拓的合作就能拉抬有色金屬板塊,消息傳出前,誰也難以預料。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東北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