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利移民加國十餘載,從落地時全家只有一千加元到如今的餐館小老闆,其代價是從沒回過國,連惠斯勒也沒去過。在國內以前的小兄弟都腰纏千萬,老婆卻說:你也許沒有在國內掙得多,但少了那些應酬,至少沒得「酒精肝」。
放棄安適 到溫東放手再搏
忙活完飯館裡的活計,張偉利回到家已經凌晨,再上網查看郵件上床已經3點。早上8點太太要送大的上學,他就要起來照看小的;然後上街採購爲新一天營業做好準備,11點又要迎來第一撥客人。由此就像上了滿弦的鍾表沒有停頓地旋轉,週而復始。而他對這樣的生活已經習以爲常,司空見慣了。
出生成長在牡丹江的張偉利,1992年結婚,那年張偉利開起餐館。以後兩口子還開過商店丶托兒所等。再以後承包了一家錄像廳,這份差事一直干到1998年移民加國。
當時不管是開餐館還是開錄像廳,他都是當甩手掌櫃子,有人幫著掌廚和調理他只收收錢而已。也正因爲如此,兩口子才有時間跳國標舞,一直跳到榮獲黑龍江省天鵝藝術節甲級專業組全能冠軍,不但被載入該省體育史誌,還到日本進行文化交流。
不過張偉利坦言,那些年爲了生意不得不經營社會關係,甚至應付社會上的黑道一塊喝酒吃飯,常有回家時已酩酊大醉,太太不喜歡他這樣但他卻難以擺脫。開錄像廳難免沾惹是非也曾驚動警察,太太在美國的姐姐回來探親,看到這種情景很擔心提出不如移民,最後以廚師身份成行!
張偉利在中國國內經商也沒有多少積蓄,再加上臨行前到香港又消費了一番,來溫哥華的房租都成了問題。剛落腳第四天他就開始打工,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他記得第一份活計是在唐人街收拾土庫,然後到餐館打雜,從洗碗清潔幹起然後幫廚案板切肉,直到大廚。兩年後這家餐館賣出,他又轉到另一家,這樣先後過了5年打工生涯。然後到麗晶廣場Food Court經營「食家世界」快餐,開始獨挑一攤。三年半後,又在同一個地方買下果汁攤位,由太太打理。
自從自己當上小老闆後,張偉利說他等於全年無休,只是老媽來探親時他咬牙擠出兩天,陪老媽去了趟維多利亞,除此之外,在加拿大11年來幾乎哪兒也沒去過!
不過在Food Court,張偉利由幕後走到前臺,與客人打交道多了,經營生意的同時也經營友情。其中有的至今保持來往,還成爲他在維多域街新餐館的座上賓。有的留學生經常在他那裡用餐,以後畢業工作結婚生子,走在街上還能認出他來。
經管生意忙碌,張偉利還忙中偷閑,將自己在加拿大的移民感受寫成文字。在本地舉目無親,許多都是排遣鄉愁而擠壓出來的傾訴之作,通過顧亞星等編輯,在本地華文報紙和網站發表,成爲「網路寫手」。最初他大女兒提議用「青蛙」這個筆名,後來覺得過於網路化,遂改爲 「張清娃」。
由於越寫越多名聲在外,尤其對移民生活的描述生動感人,被《揚子晚報》看上了,連續發表在該報週末副刊上連近半年。報社將報樣和稿費寄到牡丹江老家,哥哥看到後十分感慨說:簡直難以置信,因爲這個弟弟高中都沒讀完,文章卻寫得不錯,令家人感到高興!
到太太懷了第三個孩子,張偉利才不得不放下筆,因爲他要給孩子洗澡換尿布,給坐月子的太太煲湯。他笑說:「別人都不信我這大男人哄孩子,可孩子真的是由我帶。」
在加拿大,張偉利成了全心全意顧家的好男人,在中國國內那種環境也許很難做到;不但太太滿意這裡的生活,他本人說也喜歡這種簡單清淡的家庭氛圍,稱自己是個戀家的人,套用一句東北話,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
本來在麗晶廣場已相對穩定,但年屆不惑的張偉利不甘心老樣子下去,想再博一下,於是關掉在Food Court的快餐。今年8月接手眼下這家餐館,以東北風味爲主。有老客戶獲知這個消息,還特意打來電話提出建議。
萬事開頭難,新店需要開闢新的客源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張偉利親力親爲,每天干到凌晨12點。他說必須掌握第一線情況才能與時俱進。
像東北菜早期受魯菜影響較大,改革開放後又受到川菜影響,在溫東就要有所適應。現在正處於磨合期,瞭解反饋意見。因爲有「放心做菜丶實實在在」的東北人承諾,相信明年初會出現更大轉機。
- 關鍵字搜索:
- 移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