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蒜價暴漲背後:發財的永遠不是種蒜的

 2009-12-13 22: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編者按:今年大蒜價格暴漲,一個個因炒大蒜而暴富的「神話」也在坊間廣泛流傳。
在蒜價暴漲的背後,蒜農、蒜商包括大蒜經紀人、冷庫主、電子交易商這些大蒜產業鏈上的主體,誰又是最終的受益者呢?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大蒜之鄉——金鄉實地調查。

蒜農「種蒜的永遠發不了財」蒜鄉村支書要改種葡萄

一家有五口人,一畝二分地,賣蒜共掙了1000多元。一家一年要吃3000多斤糧食,糧食貴,一塊錢一斤。

——蒜農 陶大嬸

7日的金鄉,天空飄著濛濛細雨,「中華蒜都」的大牌坊在陰雨中顯得更加有氣勢。過了牌坊,便是長長的一溜門面房,這些房子前都蓋著高高的倉庫,是大蒜經紀人為收大蒜準備的。

在一間倉庫裡,記者見到了陶大嬸。陶大嬸是金鄉羊山人,今年52歲,她正和同村的村民將冷庫裡取出來的蒜進行重新包裝。按照分工,一位五十歲上下的大叔負責從冷庫裡拿出蒜來拆開包裝,倒到篩皮的架子上。陶大嬸和另一個年輕村民一起篩蒜,然後裝到新的包裝袋裡。還有一位年約七十歲的老人家,負責把重新裝好的蒜擺到指定位置。一袋蒜差不多40多斤,老人家一天要這樣搬上幾百個來回。

「一天從早干到黑。」陶大嬸說,「裝一袋蒜是4毛錢,我們四個人裝,平均一人1毛錢。一天能裝個二三百袋,掙二三十塊錢,不是每天都有活,只有出貨時才會有活干。」

在金鄉,像陶大嬸這樣的蒜農很多,農忙種蒜,農閑打工。陶大嬸說,種蒜的永遠也發不了財。她掰著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我們家五口人,一畝二分地,全種了蒜,收了2000多斤,留出400多斤做蒜種。我們賣蒜的時候蒜賤,1塊5就賣了,總共收入接近3000塊錢,扣除噴藥、肥料還有蒜種的錢,成本最低也要1800塊錢,賣蒜總共掙了一千多元,根本不夠一家人吃飯的。」陶大嬸說,他們一家一年要吃3000多斤糧食,糧食一塊一斤,為了餬口,還有兩口人出去打工。

金一村黨支部書記周雪峰今年也種了三畝蒜,但周雪峰已經決定明年不種蒜了,改種葡萄。 「葡萄收益高呀,一畝葡萄產值1.8萬,收益能達到1萬。最主要的是,種葡萄不費心,不像種大蒜,勞動成本太大了。」蒜商存1萬噸能掙3000萬蒜農卻對他們表示同情

2007年賠了70萬元,2008年又賠了100萬元,賠光了家底。 2009年,咬咬牙堅持來到金鄉,這下,終於打了個翻身仗。 ——蒜商 岳遠東

來自江蘇邳州的蒜商岳遠東,已經在魯西南賓館住了十幾天了。此刻,他正站在一個庫房裡看蒜農們裝蒜。

「今年行情好,有賺頭。」岳遠東的蒜商身份已有十多年,他長年累月地奔波在山東、江蘇、河南、山西等大蒜主產區。 2007年岳遠東賠了70萬元,2008年他又賠了100萬元。 2009年,岳遠東咬咬牙,堅持又來到金鄉,這下,他終於打了個翻身仗。 「到目前為止,兩年的窟窿都補上了,如果行情持續,就是純盈利了。」

行情好的時候,岳遠東很羨慕那些出手闊綽的大戶們。他說,在金鄉和他的老家江蘇邳州,今年有些大戶儲存了過萬噸的大蒜。 「保守估計,一噸掙3000 元,存1萬噸就能掙3000萬。」不過,他慶幸自己只是倒騰大蒜中的一條「小魚」。 「100萬元,在大蒜市場上,就像小蝦米一樣,大戶賠得很慘,有的這輩子都翻不了身。」

陶大嬸和她的三個同鄉,對蒜商抱著一種同情的態度。 「前兩年虧得太多了,現在看見人家賺錢了就眼紅,沒看見去年那些蒜商賠得自殺的都有,人家掙錢多,遭的罪也多。」

村支書周雪峰也認為,應當讓蒜商有利可圖。 「糧食價格低的時候,國家可以保護價收購,但是蒜便宜的時候,國家沒有保護價,是蒜商出資收購儲存了大蒜,分散了蒜農的風險,他們有一定的利益空間,是應該的。更何況,沒有冷庫儲存,大蒜8月就發芽,消費者也吃不到新鮮的大蒜。」經紀人一天掙千把元不成問題去年佣金只夠買包子

今年行情好,經紀人論噸收取佣金,去年行情差,只能論批收佣金。

——經紀人 畢德武

大蒜經紀人畢德武在「中華蒜都」裡,有一處自己的門面房,乾大蒜經紀人這個營生七八年了,畢德武還是第一次碰上今年這樣的好年頭。 「歷史罕見。」他用四個字形容。畢德武對今年的收入頗為滿意。 「我們主要是幫客戶收大蒜賺取佣金,根據大蒜的品質,有時10元一噸,有時20元一噸。今年價格高,貨量走得也很穩,平均每天能收個兩三車,一車三四十噸,一天掙千把元沒問題。」

不關乎大蒜價格,做一筆收一筆的佣金,大蒜經紀人似乎是整個大蒜產業鏈中風險最低的職業了,但畢德武並不認同這個說法。去年,他就沒掙什麼錢。

今年行情好,經紀人論噸收取佣金,去年行情差,他們只能論批收佣金。 「其實也算不上佣金,去年收購大蒜時,每成交一批貨,不管1噸還是100噸,客商就給經紀人十元二十元的吃頓包子,有時兩三個經紀人共同促成一樁生意,連吃包子的錢都不夠。雖然賺不到錢,但經紀人們不能不做,很多客戶都是老關係了,客戶關係需要時時維持。」周雪峰說。

金鄉的大蒜經紀人到底有多少,誰也沒個准數,因為他們一半是農,一半是商。金鄉的經紀人海量,有門面的職業經紀人有上千人,加上非職業的,幾千人肯定有。

冷庫主今年大蒜產量低相當一部分冷庫「餓肚子」

金鄉包括周邊地區冷庫的庫容量大概為220萬噸,2008年庫存量150萬噸,目前只有50萬噸的庫存。

  ——金一村村支書 周雪峰

汽車駛過金一村,有一幢幢倉庫一樣的房子。 「這些都是我們村的冷庫,有八九十個洞,容量5萬噸左右。」村支書周雪峰向記者介紹。

記者來到其中一處冷庫,負責看冷庫的張強(化名)告訴記者,這個冷庫共有8個洞,現在有兩個洞存的是洋蔥,1個是空的,其他5個都是大蒜。

這麼多的蒜,冷庫主發財了吧?張強搖搖頭,他指著身後的冷庫告訴記者,十年前建個冷庫要30多萬元,現在鋼材價格漲了,一個洞造價就要80多萬,再加上電費成本,利潤很薄「下個月電費又要漲了,一度電要漲5分錢,這樣成本更高了。」

他說:「大蒜的最佳儲存溫度是-1.8℃左右,要保持恆溫(博客)耗電量是很大的。一個洞每個月的電費就要五六萬。」

周雪峰說,今年產量低,相當一部分冷庫餓肚子,大家為了爭儲貨源,只好降價競爭。金鄉包括周邊地區冷庫的庫容量大概為220萬噸,2008年庫存量150萬噸,今年只有80萬噸,目前只有50萬噸的庫存。不過,畢竟比去年強多了。去年,許多冷庫存了貨,但後來蒜價很低,蒜價還沒有庫存費高,很多蒜商扔了貨跑了。一些欠下巨額庫存費的蒜商,今年沒來。

交易商蒜市如股市不是每個人都能發財

我們最希望蒜價能夠穩定健康發展。把蒜價打壓到幾毛錢甚至幾分錢,老百姓都不種蒜了,我們到哪裡收蒜?

  ——山東一品集團有關負責人

龍鼎電子商務網的有關負責人稱,大蒜行情高漲受到不少人關注,每天在龍鼎電子商務網同時在線交易的人成千上萬。

龍鼎的大蒜交易標準是1噸為1批,手續費為30元/批,最小交易量50批(50噸),為降低風險,他們要求交易商最少要交20%的保證金。

但是,蒜市如同股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這裡發財。龍鼎1月份的期貨交割日在2010年1月8日,均價5400元/噸,現在最保守的市場價也在6800元以上。今年11月份,龍鼎價格在4000元以下,市場已經到了7000元。

山東一品集團有關負責人稱,他希望蒜價能夠穩定健康發展。 「我們主要做大蒜加工出口,當然希望低價買入原料,高價賣出,穩定加工利潤。但我們更希望蒜價能穩定,因為把蒜價打壓到幾毛錢甚至幾分錢,老百姓都不種蒜了,我們到哪裡收蒜?但蒜價太高,對出口又不利。近幾年蒜價的暴漲暴跌,主要是受供求關係影響,國家目前無收儲機制,蒜價只能靠市場自然調控。」

該負責人透露說,今年3月份,一品集團曾經聯繫了40多家大蒜收儲加工企業,意欲聯合建立大蒜收儲機制,但響應者寥寥無幾,而一個企業的力量又獨木難支,只好作罷。
来源:齊魯晚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