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家庭領養3萬中國孤兒 他們過得好嗎?

 2009-12-07 09: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孤兒,構成一種新的特殊移民形態,目前人數大約有3萬多人,而且以每週100多名、每年5000多名快速遞增。來自中國的被領養兒童增長最快,但歷年總數不算多,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推算,美國有中國養女約22880人,遠遠低於來自韓國兒童。

領養一個中國孤兒,通常要花費15000美元,至少要等待18個月,這是國際領養中時間最長的。不過領養者仍然願意等待,因為從中國比較容易得到健康的嬰幼兒,在中國只生一個孩子的政策與重男輕女的傳統意識,使不少健康的女嬰遭到遺棄。另一個可能的原因,華裔與亞裔作為模範少數民族,華裔子女會讀書的印象可能有一點影響。而種族歧視觀念在大多數美國人心中和美國社會中已成為歷史。因此,儘管中國人不像俄羅斯人一樣是白人,也不像南美一樣鄰近美國,但領養者仍為數眾多。2003年SARS肆虐時,中國政府一度凍結領養,許多領養者陷入煎熬之中。盼望了一兩年的孩子,眼看就要團聚,卻要繼續忍受等待。更受不了的是,SARS也在威脅著孩子。36歲的醫生Liz Collins心急如焚,他說,中國政府的決定使我考慮這個國家現在是否安全,但不足以阻止我前往。"如果那裡危險,那麽我的孩子正身處危險之中,我能夠丟下我的孩子不管,只管自己安全嗎?"因此,5月23日,她毅然前往中國領回了7個月大的孩子。

被領養的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些被收養的孩子不會覺得孤單的。"研究人員阿特伍德說。領養父母不辭勞苦,帶中國女孩參加各種學習與活動,如週末的漢語班,讓她們與同膚色的孩子在一起學習生活,並希望她們長大後能掌握漢語,並對中國文化感到自豪。一些民間團體也適時推出相關活動。50歲的詹姆斯還經營一個收養中國兒童家庭的網站。

許多社會團體都針對領養兒童組織相關活動。耶魯大學的土生華人學生協會組織"兄弟姐妹:領養華人兒童耶魯活動(Chinese Adopted Siblings Program at Yale)",每年兩次。幼兒大多四五歲,他們與大學生都講純正的美國英語,有的大學生還能講點不流利的普通話。項目活動有:校園遊戲玩耍,有"夜市",有獎活動,東方傳統娛樂活動,根據菜譜自做中餐等,豐富多樣。幼兒歡天喜地,大學生則很有成就感,白人家長在旁愉快地休閑與交流。養女家庭免費參加,2002年4月13日第一屆,參加者有60個領養兒童及其家人,80名耶魯志願者,共約200人。第二屆增加到240人。土生華人與新移民不易融合,但與這些小孩則很快打成一片,因為這些小孩只是出生於中國,一進入美國就生活在主流社會之中,比土生華人還主流化,但同時又從主流走出來學習中國文化。

華盛頓地區舉辦有"銀色春天中國語言和文化夏令營"。此夏令營已舉行了三年,吸引了很多領養中國孩子的美國人,他們想要其小孩接受中國文化和語言的熏陶。該夏令營主管王小姐表示,華盛頓地區有大約550個美國家庭領養了中國孩子。他們的父母希望孩子參加週末中國學校,儘管年幼的小孩有被迫學習的感覺。筆者在康涅狄克州的一家華文學校的調研表明,孩子們並不反感週末中文班的學習,但相當一部分並不十分自願。父母隨堂伴讀,耳儒目染中國文化,有的還非常熱心地充當志願者,義務承擔各項事務。

帶著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這些美國父母也接觸、瞭解中國語言和文化。民主總統候選人克里家族因為收養重慶方方,一家人也跟著學習與瞭解有關中國的一切。克里的姐姐柯勒說,從吃餃子到中秋節嘗月餅,過新年的舞龍、舞獅,隨著孩子學習中國文字與文化,他們知道得愈多,就愈覺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們決定要讓方方同時學習中國及美國文化。小孩學得快,反過來會帶動和促進其美國父母更多地瞭解中國文化。瞭解與溝通是消除歧視和偏見的最佳途徑。民主黨候選人比以往任何一個總統或候選人都更快地認同中國,甚至前所未有地乾脆提出贊同一國兩制,一定程度上受到他所喜愛的重慶外甥女的影響。SUZAN夫婦在前往成都之前,就請華人朋友列印了一張日常用語詞彙,在飛機上就跟筆者學起來,如"不"、"餓不餓"、"要"等。她與丈夫很激動地和我談起來,"我很激動,等了將近三年",她拿出照片,端詳著,充滿慈祥與希望。女孩有點兔唇,但經過手術後已經好多了。夫婦倆憧景著未來,"我要教女兒說英語,將來送我的女兒去學漢語,學鋼琴......"

這些被領養而成為美國人的中國女孩,從中國孤兒院走向溫馨的異國家庭,從被救濟到被寵愛,生活條件用天壤之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Mark and Garland Tenholder記述了他們領養南昌女孩Jenny的過程,充滿喜悅與快樂,夫婦倆還要領養第二個女兒,為Jenny找一個妹妹,一家人在興奮地計畫著。 新墨西哥州琳達夫婦的養女,凱莉,因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相配的骨髓,琳達不辭辛勞兩次前往亞洲尋找。

這些孤兒既然成為美國家庭的孩子,就享受美國人幼兒補貼、免費義務教育和其他相應福利。美國的孩子不僅屬於父母,更屬於社會與國家,父母不能打孩子等法律保護兒童的權利。生育和領養孩子,美國人的觀念與中國人有所不同。中國家庭一般只有一個孩子,美國家庭要麽有幾個孩子,要麽一個也沒有。絕大多數中國夫婦都希望擁有自己的孩子,至少有政策許可範圍內的一個孩子。在農村,許多家庭還希望有一個男孩。美國人不一樣,許多夫婦年輕時不願自己生育和撫養孩子,有的希望撫養孩子但不想自己生育,或者願意養育孩子時已經失去生育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夫婦通過領養孩子來享受天倫之樂,一盡為人父母的責任。另一種情況,妻子為家庭主婦,以撫養孩子為樂,當孩子長大成人,主婦在家孤獨難耐,通過領養孩子來繼續自己的角色。因此在美國不時可以看到,白人父母慈愛地抱著黑人孩子或黃種人孩子,也可以看到,一個家庭裡有白人孩子,又有黃種人孩子和黑人孩子,一個家庭成為一個小地球世界。據美國政府的統計,2000年美國生活有160萬18歲以下的被收養兒童,佔總共6500萬兒童的2.5%。

被領養中國孤兒,雖然人數不多,但作為一種新型的移民,處於美國主流社會之中,容易受到主流的關注,一方面孤兒會迅速美國化,另一方面也會以其中國文化因子影響美國社會。茲建議:

其一,簡化手續,促成這種新型移民。美國人的生育形成分工,並且形成全球化下的生育分工與人口流動。領養兒童在美國存在一定的社會需求,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顧慮會給中國丟面子是多餘的,相反會成為促進中美交流的一種紐帶,尤其是長遠來看有著很大的積極影響。再者,中國社會目前還不能為這部分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與成長條件。因此,應該疏通渠道,簡化手續。目前在中國領養孩子手續最為繁複,耗時最長,一大摞文件、表格令人望而生畏。建議減少國內的涉外領養部門,減少環節,中國收養中心主動與美國收養服務中心(HOLT ADOPTION SERVICE CENTER)協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手續。但應保存和保持聯繫。

其二,由有關民間團體,建立信息庫,與領養孤兒及其家庭保持聯繫,逢年過節發送賀卡;邀請全家來中國參加夏令營活動,讓中國移民與其美國父母一起瞭解中國社會和中華文化;應對方要求幫助聯繫親生父母;應對成長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態。孩子往往成為一個家庭的太陽,會正面和積極地影響和改變一個家庭,一對美國夫妻又會影響周圍的美國人,如此中國文化在美國主流社會中將無聲潤物。但她們成長的過程中,她們被領養的身份,她們的黑頭髮黃皮膚,也會給她們獨特的人生歷程與感悟 。

其三,建議學者展開追蹤調研,這一獨特的華人移民群體及其美國家人,她們的成長過程及其與美國家庭、社會的互動,呈現出與其他移民群體迥然不同的狀態,並與中國社會、中華文化產生相互影響,從而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