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人談讀書

 2009-11-29 02: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近日,筆者讀了一些書,覺得古代許多學問大家的讀書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這裡不妨向廣大愛好讀書的讀者介紹一下。

積累

古代許多學問大家都強調讀書要注重積累。

清代《茶餘客話》中就記載了幾位學問大家談讀書要積累的高見。姜西溟(清代文學家)認為,讀書不要片面追求多,而要長期堅持,不可半途而廢,只要日積月累,學問自然高深。歐陽修(宋代文學家)曾說:《論語》、《孟子》、《易》、《詩》、《禮》等先秦著作,如以常人的天資為標準,一天讀300字,4年半就可讀完;天資稍差的人9年也可讀完。東方朔(漢 代文學家)自稱3年讀書22萬字,每年73300多字,一天不過203字。

強記

古代許多學問大家都強調讀書要強記。清代山東歷城的葉奕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說,我比較遲鈍,每讀一本書,都要將自己喜好的句段抄錄下來。抄錄後朗誦10遍,然後貼在牆上。每天多則抄十幾段,少則六七段。 不讀書時就看貼在牆上的句段,務必做到精熟,一字不漏。已經記熟了就取下來收入竹器內。一年下來,約有3000段左右。幾年之後,學問漸增。有些人看書很多、很濫,淺嘗輒止,過了幾天就忘得干乾淨淨。與其這樣,不如強記一點兒實在。

抄錄

古代許多學問大家都主張讀書要抄錄。這裡就讓我們看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吧。

《耆舊續聞》載:蘇東坡貶官黃岡時,一天,好友朱載上登門拜訪。蘇東坡好久才出來見客,抱歉地說:"剛剛了結今天的功課,讓你久等了。" 原來蘇東坡所說的功課就是抄《漢書》。朱載上聽了很奇怪:"以先生之高才,何須動手抄錄呢?"蘇說:"我讀《漢書》到現在已抄寫三遍了。讀完第一遍後,深思熟慮一番,每段文章抽取三個字作為標題抄錄下來;讀完第二遍時,抽取兩個字抄錄;現在只抽取一個字抄錄了。"朱載上忙起身請教。 蘇讓人拿出他抄錄的東西,叫朱載上隨便讀出所抄錄標題裡的一個字,他據此背出這段文章,竟無一字差錯。朱載上嘆道:"先生真是才比李白呀! "

精讀

古代許多學問大家也都主張讀書要精讀。 清代梁章鉅認為,讀書要有記性,記性難以勉強。他說,練記性不妨用 "精讀法"。將一本書讀得爛熟,句句理解通透,對關於這本書的眾多評論,能分辨其是非高下。以這本書為根本,再學習和研究其他的書籍,就可觸類旁通,這與帶兵和交友的道理是一樣的。將領身邊必須有一批關係比較密切的部下和敢死的士兵,處世必須有幾個意氣相投、肝膽相照的朋友。但要強調的是,精讀這部書,必須是內容健康充實,表現手法高超的才行。假如是一部平庸之作,就不起作用了。正如將領身邊親近的是一批無用的部下,平時相處的是一夥平庸之輩,又如何聯絡團結更多的人呢?如果與你親近的是一班違法亂 紀的無賴之徒,那就糟糕透頂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