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傳統節日的嫁接:七夕能否稱為「中國情人節」

作者:翁敏華  2009-08-26 15: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傳統節日的衍生、嫁接與新創--從七夕能否稱作"中國的情人節"說起

七夕原本是一個關乎星辰的時點。自從捏合出牛郎和織女,七夕節就增添了豐富的感情色彩,承載了厚實的天倫之致,成為中國節日系列裡最具情感性的"這一個"了。傳統節日文化的衍生和新創,就像一棵大樹的分叉和長枝葉一樣,是自然的、必然的事情,當然也不會拒絕若干"嫁接"--只是嫁接得對紋路、通脈絡

明天又逢農曆七夕。報紙上又有關於它的說辭,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如同"賀歲片"一樣,今年七夕節據說也有"情人節原創電影"上演,並將以此為"序幕",展開"中國首屆情人節嘉年華"系列活動:"月光寶盒現場活動"、"愛情手勢牆行為藝術"、"‘愛我就......'博客表白大賽",等等。也許會不錯。但其實,把七夕叫做"中國的情人節",實在有點牽強附會。把歷史上和現實中的七夕節攤開、收攏、分析、概括、演繹、歸納,沒有什麼文化元素是指向"情人節"的。名之為"愛情節"、"家庭節"什麼的還差強人意。試想:人們哪有拖兒帶女談戀愛的?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情人節"是三月三。

傳統節日自其發端就一邊衍生著、一邊新創著

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是反對傳統節日的現代化演進。兩千年來,中國傳統節日自其發端之後,就是一邊衍生著、一邊新創著走過來的,從來都不是、也不可能一成不變。

端午原是個防病防災的日子,卻因大詩人屈原增添了紀念層面的意義,增添了愛國情懷和報國無門的悲情、齊心協力救助生命的悲壯;因了陶淵明酷愛重陽,因了他酷愛的菊的勾連,重陽節衍生了"頌陶"的文化意蘊,歌頌他"人淡如菊"的精神境界,"重陽無酒"也成了知識份子安貧樂道的形象寫真。近年來,重陽節又衍生為"敬老節",因為"重陽"在字面上有"再度陽光"的意思,又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民俗節日,"敬老節" 在尊老愛老、倡導孝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夕原本是一個關乎星辰的時點。自漢代開始流傳的牛郎織女故事,正是從星宿名稱衍變而來。自從捏合出牛郎和織女,七夕節就增添了豐富的感情色彩,承載了厚實的天倫之致,成為中國節日系列裡最具情感性的"這一個"了。

歲歲七夕,今又七夕。今天的七夕節又是怎樣一種境況呢?2006年,七夕節與其他5個節日一同,被列為中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2007年決定、2008年實施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裡,七夕節卻並不放假。於是,七夕節就有些尷尬,也不太被人們所重視。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放假了,放假後這些節日怎麼過?這是一個問題;七夕、重陽沒有放假,不放假的傳統節日又怎麼過?是又一個問題。

各地可以有自己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節

日本是一個很會衍生和創新節日文化的國度。他們抓住七夕傳說故事裡牛郎織女有一雙兒女的情節,在家庭親情、親子關係上頭大做文章,老故事早已被改編為新的童話,七夕節的衍生產品有漫畫書、動漫影視等,語出強調仙女下凡和上天,以及她與兩個孩子的關係。近年,日本的迪斯尼樂園又在七夕節那天推出由米老鼠"米奇"和"米妮"扮演牛郎織女的表演,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其實,如此突出少兒的七夕,我國兩宋時期就已然。南宋筆記《夢粱錄》卷四"七夕"條,說這一日"傾城兒童女子,無論貧富,皆著新衣",而且"手執新荷葉,效摩合羅之狀"。摩合羅,是當時孩子們的七夕玩具,一種泥塑的偶人。只是,中國後來漸漸丟失了這麼好的一個節日意蘊,除了浙江有個沿海小島、臺灣一些地方還把七夕過成"小人節"外,絕大部分地區、絕大多數人恐怕都不知道有這回事了。

諸節皆熱鬧起來了,七夕怎麼辦?

傳統節日文化的衍生和新創,就像一棵大樹的分叉和長枝葉一樣,是自然的、必然的事情。

當然,我們可以學習日本七夕的一些做法,亦即傳續宋代的一些七夕活動,或謂推廣浙江石塘的"小人節" 經驗,也把少兒的主題凸顯出來。除此以外,我覺得各地可以有自己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節。上海嘉定有一座牛郎廟,對河的江蘇太倉有一座織女廟,兩地可以聯手搞活動,把那些健康樸素的節慶儀式、節日精神恢復起來,圍繞著節日的民間藝術更需要保護和傳承。

在上海,還可以把對黃道婆的紀念,與七夕節捏合起來。黃道婆及其烏泥涇棉紡織技術,現在已經是上海地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了。黃道婆是江南乃至中國千千萬萬個"織女"的代表。可惜的是,不但她的事跡不詳,而且姓名不詳、生卒年不詳。所以,要想為她安排一些常規性的紀念活動,必須尋找一個能夠週而復始的時間節點。七夕節是最好的時點。"織女"是可以大力運用的文化元素。七夕,乞巧,學習和發揚黃道婆的創新精神,為我們的時代所用,保持中華民族"巧手民族"的優點不使失傳。

傳統節日就像參天大樹,不會拒絕若干"嫁接"

最近數十年節日的狀況是:一方面,傳統節日正慢慢被人淡忘,另一方面,又憑空"生"出頗多的"節日" 來,一個地方有什麼土特產,就可以為它度身定做一個"節日",比如"風箏節"、"豆腐節"等等;待到市場經濟一介入,更加氾濫,甚至到了不嚴肅的地步。整治這些多如牛毛的所謂"節日",可以有兩個做法:如是純商業性的、毫無意義的,取消便是了;如是有一定意義和影響的,則可以歸併到傳統節日裡來。如"風箏節"、"桃花節"之類,可以根據日期的接近歸併到清明節裡;而最近正在熱議的"知青文化節",我看可以放在七夕節。

機緣巧合,兩年前佳木斯市"知青文化廣場"奠基那天,正好是農曆七月初七。所以我建議:我們終於有了紀念知青這一群體的空間上的保證,但還要有時間上的保證才行,這時間保證,就是今天的七夕節。當年,我們是"牛郎",我們是"織女",像牛郎一樣苦幹,像織女一樣巧干,苦幹加巧干,正是我們當年的口號;今天,當我們重返第二故鄉,則像極了走"鵲橋",在城市與鄉村之間,在今天和明天之間,牽線搭橋,做著溝通和聯絡的工作。知青們,不老的知青們,把這七夕的文化元素,體現得題無剩義。知青文化節放在七夕節過,也是對傳統節日的一種參與。

傳統節日就像參天大樹,分叉長葉、枝繁葉茂的同時,當然也不會拒絕若干"嫁接"--只是嫁接得對紋路、通脈絡。


来源:文匯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