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传统节日的嫁接:七夕能否称为“中国情人节”

作者:翁敏华  2009-08-26 15:1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传统节日的衍生、嫁接与新创--从七夕能否称作"中国的情人节"说起

七夕原本是一个关乎星辰的时点。自从捏合出牛郎和织女,七夕节就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承载了厚实的天伦之致,成为中国节日系列里最具情感性的"这一个"了。传统节日文化的衍生和新创,就像一棵大树的分叉和长枝叶一样,是自然的、必然的事情,当然也不会拒绝若干"嫁接"--只是嫁接得对纹路、通脉络

明天又逢农历七夕。报纸上又有关于它的说辞,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如同"贺岁片"一样,今年七夕节据说也有"情人节原创电影"上演,并将以此为"序幕",展开"中国首届情人节嘉年华"系列活动:"月光宝盒现场活动"、"爱情手势墙行为艺术"、"‘爱我就......'博客表白大赛",等等。也许会不错。但其实,把七夕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实在有点牵强附会。把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七夕节摊开、收拢、分析、概括、演绎、归纳,没有什么文化元素是指向"情人节"的。名之为"爱情节"、"家庭节"什么的还差强人意。试想:人们哪有拖儿带女谈恋爱的?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情人节"是三月三。

传统节日自其发端就一边衍生着、一边新创着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传统节日的现代化演进。两千年来,中国传统节日自其发端之后,就是一边衍生着、一边新创着走过来的,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端午原是个防病防灾的日子,却因大诗人屈原增添了纪念层面的意义,增添了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的悲情、齐心协力救助生命的悲壮;因了陶渊明酷爱重阳,因了他酷爱的菊的勾连,重阳节衍生了"颂陶"的文化意蕴,歌颂他"人淡如菊"的精神境界,"重阳无酒"也成了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形象写真。近年来,重阳节又衍生为"敬老节",因为"重阳"在字面上有"再度阳光"的意思,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民俗节日,"敬老节" 在尊老爱老、倡导孝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夕原本是一个关乎星辰的时点。自汉代开始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正是从星宿名称衍变而来。自从捏合出牛郎和织女,七夕节就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承载了厚实的天伦之致,成为中国节日系列里最具情感性的"这一个"了。

岁岁七夕,今又七夕。今天的七夕节又是怎样一种境况呢?2006年,七夕节与其他5个节日一同,被列为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2007年决定、2008年实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里,七夕节却并不放假。于是,七夕节就有些尴尬,也不太被人们所重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放假了,放假后这些节日怎么过?这是一个问题;七夕、重阳没有放假,不放假的传统节日又怎么过?是又一个问题。

各地可以有自己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节

日本是一个很会衍生和创新节日文化的国度。他们抓住七夕传说故事里牛郎织女有一双儿女的情节,在家庭亲情、亲子关系上头大做文章,老故事早已被改编为新的童话,七夕节的衍生产品有漫画书、动漫影视等,语出强调仙女下凡和上天,以及她与两个孩子的关系。近年,日本的迪斯尼乐园又在七夕节那天推出由米老鼠"米奇"和"米妮"扮演牛郎织女的表演,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其实,如此突出少儿的七夕,我国两宋时期就已然。南宋笔记《梦粱录》卷四"七夕"条,说这一日"倾城儿童女子,无论贫富,皆着新衣",而且"手执新荷叶,效摩合罗之状"。摩合罗,是当时孩子们的七夕玩具,一种泥塑的偶人。只是,中国后来渐渐丢失了这么好的一个节日意蕴,除了浙江有个沿海小岛、台湾一些地方还把七夕过成"小人节"外,绝大部分地区、绝大多数人恐怕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了。

诸节皆热闹起来了,七夕怎么办?

传统节日文化的衍生和新创,就像一棵大树的分叉和长枝叶一样,是自然的、必然的事情。

当然,我们可以学习日本七夕的一些做法,亦即传续宋代的一些七夕活动,或谓推广浙江石塘的"小人节" 经验,也把少儿的主题凸显出来。除此以外,我觉得各地可以有自己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节。上海嘉定有一座牛郎庙,对河的江苏太仓有一座织女庙,两地可以联手搞活动,把那些健康朴素的节庆仪式、节日精神恢复起来,围绕着节日的民间艺术更需要保护和传承。

在上海,还可以把对黄道婆的纪念,与七夕节捏合起来。黄道婆及其乌泥泾棉纺织技术,现在已经是上海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了。黄道婆是江南乃至中国千千万万个"织女"的代表。可惜的是,不但她的事迹不详,而且姓名不详、生卒年不详。所以,要想为她安排一些常规性的纪念活动,必须寻找一个能够周而复始的时间节点。七夕节是最好的时点。"织女"是可以大力运用的文化元素。七夕,乞巧,学习和发扬黄道婆的创新精神,为我们的时代所用,保持中华民族"巧手民族"的优点不使失传。

传统节日就像参天大树,不会拒绝若干"嫁接"

最近数十年节日的状况是:一方面,传统节日正慢慢被人淡忘,另一方面,又凭空"生"出颇多的"节日" 来,一个地方有什么土特产,就可以为它度身定做一个"节日",比如"风筝节"、"豆腐节"等等;待到市场经济一介入,更加泛滥,甚至到了不严肃的地步。整治这些多如牛毛的所谓"节日",可以有两个做法:如是纯商业性的、毫无意义的,取消便是了;如是有一定意义和影响的,则可以归并到传统节日里来。如"风筝节"、"桃花节"之类,可以根据日期的接近归并到清明节里;而最近正在热议的"知青文化节",我看可以放在七夕节。

机缘巧合,两年前佳木斯市"知青文化广场"奠基那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七。所以我建议:我们终于有了纪念知青这一群体的空间上的保证,但还要有时间上的保证才行,这时间保证,就是今天的七夕节。当年,我们是"牛郎",我们是"织女",像牛郎一样苦干,像织女一样巧干,苦干加巧干,正是我们当年的口号;今天,当我们重返第二故乡,则像极了走"鹊桥",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今天和明天之间,牵线搭桥,做着沟通和联络的工作。知青们,不老的知青们,把这七夕的文化元素,体现得题无剩义。知青文化节放在七夕节过,也是对传统节日的一种参与。

传统节日就像参天大树,分叉长叶、枝繁叶茂的同时,当然也不会拒绝若干"嫁接"--只是嫁接得对纹路、通脉络。


来源:文汇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