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提示:食用海鮮四大禁忌


夏季吃海鮮 蒸煮最安全

食前處理:

海魚

吃前一定要洗淨,去淨鱗,腮及內臟,無鱗魚可用刀刮去表皮上的污膩部分,因為這些部位往往是海魚中污染成分的聚集地.

貝類

煮食前,應用清水將外殼洗擦乾淨,並浸養在清水中7-8小時,這樣,貝類體內的泥,沙及其他髒東西就會吐出來.

蝦蟹

清洗並挑去蝦線等髒物,或用鹽漬法,即用飽和鹽水浸泡數小時後晾晒,食前用清水浸泡清洗後烹製.

鮮海蜇

新鮮的海蜇含水多,皮體較厚,還含有毒素,需用食鹽加明礬鹽漬3次,使鮮海蜇脫水3次,才能讓毒素隨水排盡.經以上處理後可食用.或者清洗乾淨,用醋浸15分鐘,然後熱水焯(100 ℃沸水中焯數分鐘).

乾貨

海鮮產品在干制的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致癌物,食用蝦米,蝦皮,魚乾前最好用水煮15-20分鐘再撈出烹調食用,將湯倒掉不喝.

最佳做法:

高溫加熱

細菌大都很怕加熱,所以烹製海鮮,一般用急火餾炒幾分鐘即可安全,螃蟹,貝類等有硬殼的,則必須加熱徹底,一般需煮,蒸30分鐘才可食(加熱溫度至少100 ℃).

與姜,醋,蒜同食

海產品性味寒涼,姜性熱,與海產品同食可中和寒性,以防身體不適.而生蒜,食醋本身有著很好的殺菌作用,對於海產品中的一些殘留的有害細菌也起到了一定殺除作用.

酥制

將魚做成酥魚後,魚骨,魚刺就變得酥軟可口,連骨帶肉一起吃,不僅味道鮮美,還可提供多種必需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及礦物質等D,特別是魚骨中的鈣是其他食品所不能及的.

不當製法:

生吃

生鮮海產中往往含有細菌和毒素,生吃易造成食物中毒,而且海魚中含有較多的組氨酸,鮮食還極易導致過敏.

熏烤

熏烤的溫度往往達不到海鮮殺菌的要求,而且只是將表面的細菌殺死,中心部分還是存在蟲卵.

涮食

為求材料鮮嫩,火鍋涮食時間極短,而半生不熟的海產品中,寄生的蟲卵不能被殺死,食用後被感染的機率高.

醃漬

用糟鹵,醬油,燒酒等醃製或熗制海鮮,不具備殺滅海鮮中細菌的功能,即使醃製24小時後仍有部分蟲卵存活,這樣製法的海鮮幾乎等同於生吃,對健康不利.

不能與大量維生素C同食

蝦,蟹等甲殼類海鮮品中含有一定的高濃度"五價砷",其本身對人體無害,但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C時,五價砷"會轉化成"三價砷"(即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會導致急性砷中毒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

不能與寒涼食物同食

海鮮本性寒涼,最好在食用時避免與一些寒涼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黃瓜等蔬菜,飯後也不應該馬上飲用一些像汽水,冰水,冰淇淋這樣的冰鎮飲品,還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性寒水果,以免導致身體不適.

不能與啤酒,紅葡萄酒同食

食用海鮮飲用大量啤酒,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從而引發痛風.尿酸過多,會沉積在關節或軟組織中,從而引起關節和軟組織發炎.

哪些人不宜吃海鮮

血脂偏高的人:螺貝蟹類,尤其是蟹黃,存在著很高的膽固醇含量,膽固醇和血脂偏高的人們應該注意少吃或者不吃這類的海產品.

關節炎,痛風患者:海參,海魚,海帶,海菜等海產品中,含有較多的嘌呤,患者常食將加重病情.

出血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減少,血友病, K維生素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海魚,因為魚肉中所含的20碳烯酸5,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肝硬化患者:肝臟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烯酸的沙丁魚5,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