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包括李仲軒老前輩生前所發表的全部 24 篇文章和在李老去世後才得以發表 的遺作五篇,以及唐家後人的一篇《唐傳形意八卦掌》,總計 30 篇。分為尚式形意、唐傳形意、薛顛像形術和李仲軒前輩遺作、形意拳相關文章五大類。
7.尚式形意拳的形與意
我年輕時拜師尚雲祥學形意拳,許多年以後,聽說老師的拳法被人們尊為尚式形 意。近來有武術愛好者來訪,詢問名為"尚式",憑的是哪些不同?一時竟找不 出簡明詞彙作答。
因為當年學拳只求有沒有進益,從未想過這一問題。師徒間閒聊很多,但不曾有尚老師將自己的拳法,與別人對比的記憶。現今,人們是如何將尚式形意與別種形意拳作區分,我幾十年一個庸碌閒人,對此毫不知情。
根據當年在尚老師身邊的體會,尚式形意的形與意,只能授者身教學者意會;如果勉強 以文字描述,那麼形就是"無形",意就是"無意"。這不是老和尚打無聊機鋒,而是練武事實。
在形上講,有的武術愛好者一聽到"尚式形意",首先認為在架勢上肯定有很 大不同,糾纏在"前腳是直的還是歪的?後手是抱在腰前還是跟在肘後?"一類 問題上。
固然,之所以為尚式形意,招法上肯定有獨到處,但那不是關鍵。它是尚老師練武多年自然形成的,絕不是為了開一派為了有別而有別。平衡勻稱是人體的本能,對老架勢改得再離譜打多了也會像模像樣,如果這樣就算開一派, 豈不成了玩笑? 尚老師的名言是:"練功不練拳,用勁不用力。"。
不去探討架勢背後的道理,眼光侷限在架勢裡就是刻舟求劍。有人從力學角度分析尚式形意的架勢,認為改動作是為了發力更為合理;或是根據尚老師的體型,認為變招是為了適合矮胖人, 此說或許有它的道理。可惜尚式形意用勁不用力,從力學上分析是動錯了腦筋。
從打法的角度去分析:如燕形,別派用的是肩;尚式用的是腿,打擊部位不同, 當然姿勢不同。
其實,尚式形意的一個燕形打出來,用用肩又有何不可?它又 不是拳擊,下鉤拳只能擊下巴,刺拳只能擊面。一個姿勢擺出來從頭到腳都能打人,一個姿勢頂一百個姿勢用,這才是形意拳。否則光憑五行十二形那幾個姿 勢,又怎麼能成為三大內家拳之一?
而且凡形意拳,一個姿勢都有練法、打法、演法三種變化!書本上沒有,只有拜 師後才能知道週全。
書上所謂的固定套路,往往是打法、練法、演法混淆在一 起,湊成一套,以它去比較尚式形意的異同,又如何能識別得清楚?比如:有的拳譜上的劈拳起手式,是用後手摩擦前手小臂內側,此處有經絡摩擦起來有健身作用,是練法之一!
再如前臂高探平展,兩手慢慢回收,都是在健身沒法用於 比武的。要比較得三法對三法地比,頗為繁複,本文就不作此工作了。 那麼究竟尚雲祥"用勁不用力"的"勁"是何物?無法直接說清,只能藉助於比喻。
用力,好比用一個指頭打人,用勁好比用整個拳頭打人。
還是說不明白,只好再舉例:形意拳古譜上有一句赫赫有名的歌訣:"消息全憑後腳蹬"。
如果理解成 以蹬腳跟發力出拳,十個人練十個人會震得後腦生痛。至於能不能發出大力,的確能!因為拳擊運動員也是藉助蹬後腳發力的,蹬後腳扭腰,這是發力最科學的法子。不過拳擊蹬的是後腳尖,不會震得後腦生痛。
拳譜上講的"消息",不是以後腳去蹬力,消息是關於勁的消息。正如經絡,西洋儀器在人體上找不出實據,勁也不能以肌肉的伸張來測度。後腿一蹬,大腿肌肉的力氣,利用人體的合理構造,通過關節層層加重,傳導到拳頭上 ─ 這是力學,用它並不能確切說清武術。
或解釋說:後足一蹬,能將整個身體的重量都集中到拳頭上-可以試試,算-個 成年人的體重有兩百斤,用了此法,也不太可能打出一百斤的拳頭。
一個五十斤 的麻袋從一米高的距離掉下來,擊打地面的力量會有五十斤。但一個兩百斤的人不能打出兩百斤的拳頭;正如人從一米高跳下,人體的關節構造能將地面的 反彈力疏散,所以不會受傷。當一個人妄圖以體重打人時,人體構造也能將力量 分散,任你後腳猛蹬也蹬不出太多東西。
而勁就好比一個網兜,將一堆散橘子似的人體拎起來砸出去,人的體重就不會貶值,而且還能賺到加速度的便宜,打出超出體重的力量。
妙用如此,尚式形意當然要"用勁不用力"了。 只有不用力才能練出勁,因為勁關係到週身上下,一用力便陷於局部,揀芝麻而丟西瓜了。有武術愛好者見到拳譜上寫著:"形意拳有明勁、暗勁、化勁",便以為開始一定要練得剛猛;一練拳便頻頻發力果然也有成效,打架厲害,聽到:"形 意一年打死人的"俗話,便以為練對了。
其實,那跟拳擊手打沙袋又有何區別?
練 一年拳擊也能打死人,好的拳擊手一拳有七十斤力量,七十斤打在人心口,當然 能打死人! 其實拳譜上的明勁,明字除了明確還有明白之意;是要入"體會勁",拳力增大是這一階段的必然效果,暗勁是要人由明轉暗,淡忘對勁的體會,讓其成為一 種自然反應,化勁是收放自如。
暗勁與化勁難以描述,只能勉強說一說明勁。練明勁有個巧方法,要在轉折處求之。五行拳不是練拳,而在練五種不同的勁,所以每一種拳的轉身姿勢都不同。 轉身姿勢是為了勁而設立的,多練練轉身,對領悟勁有幫助。
以前有傳聞說:孫祿堂在教徒弟時,碰到了說勁難的問題,就用形意的勁比劃太極拳,以圖對徒弟有啟發;後來自己也覺得有趣,就此創立了孫式太極拳。不知此說是真是假,的確有練形意的人見到孫式太極拳,所悟很多。
在練勁的過程中,自然會遇到"神氣"的感受,此處不便多談,只有練者心知肚 明瞭!如果從發力的角度講,肯定存在一種姿勢比另一種姿勢好。而尚式形意是 用勁,勁練成後一切架勢無可無不可,所以也就沒有"形′可言。
至於意,造作意念,毀人不淺。
以前的拳師由於沒有文化,在沒有得到名師指點的情況下,看到拳譜上的形容詞,就以為是口訣。如見到:"四兩撥千斤",以為要在力學上取巧,有了賊心就練不出功夫來了。現在有武術愛好者受氣功影響,打拳時,自作主張地加入好多意念,練樁功要"雙手捧起整個大海。大海有多重?這樣想,只能讓精神無故緊張,常此以往會短壽的。
再如看到歌訣:"遇敵好似火燒身"一句,不明白"火燒身"只是形容不是狀態;假想渾身著火地比武,會令反應失常不敗才怪。 究竟何謂意?一個體操隊的小女孩,她翻跟頭不用多大力也沒什麼意念,她靠得是練就的身體感覺。感覺一到便翻成了一個跟頭。形意的意,類同於此,不是在腦海中幻想什麼畫面,所以意等於無意。
尚老師總是要求徒弟多讀書,說文化人學拳快,一個練武的要比一個書生還文質彬彬,才是真練武的。
古書裡的上將軍多是一副書生樣。練武的也一樣,一天到晚只知劍拔弩張,練不出上乘功夫。因為拳譜上許多意會的東西,文人一看便 懂武人反而難了。
尚老師便是個很隨和的人,面若凝脂皮膚非常之好,沒有 一般練武人皺眉瞪眼的習慣動作。只是如果有人走到他身後,他扭頭瞥一眼令 人害怕。
形意拳之意,比如畫家隨手畫畫,構圖筆墨並不是刻意安排,然而一下筆便意趣 盎然,這才是意境。它是先於形象,先於想像的,如下雨前,迎風而來的一點濕 氣,似有非有。曉得意境如此,方能練尚式形意。 尚式形意的形與意,真是"這般清滋味,料得少人知。"
【第二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網址為:http://martialarts.ntdtv.com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尚式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