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公然表明拒絕達賴來訪,對西方民主國家而言,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達賴多年來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不僅代表一個被中國侵略併吞的國家,一個遭到殘酷鎮壓的和善民族,更是象徵著宗教、博愛的精神。因此自達賴帶領一群藏人流亡後,半世紀以來,流亡政府對抗中國的力量雖然微不足道,但達賴本人所散發出的宗教、慈悲與追求獨立的堅定意志,卻似長夜中的明燈,在時空流轉中發出不滅的光芒。換言之,達賴雖然沒有一塊實際統治的領土,也欠缺統治機構,卻以其人格與宗教的感召力,亦即法王與哲王重疊的角色與特質,向世人展現無比的魅力。因此,這位身披法袍的西藏精神領袖所到之處,不管是政治、藝文、影視等各界頂尖人物,或是一般民眾,爭相沐浴在其慈悲的恩澤之中。各國領袖即使在中國壓力下,也都堅持會見這位西藏政教領袖。所以,馬英九公開拒絕達賴來訪,已讓馬政府向下沉淪為野蠻政權,與專制獨裁的中共幾乎處在同樣的位階。
其實,馬政府拒絕達賴,若是出於無心或無知,倒不必吾人憂慮。然而,此事的輪廓已經非常清楚,馬英九在總統大選時還曾表示歡迎達賴來訪,亦曾嚴厲譴責中共對西藏的鎮壓,可見達賴所代表的象徵意義,以及達賴在臺灣人民心中的地位與其所代表的抗暴意義,馬英九顯然知之甚詳,才會在選舉時充分利用。因此取得政權後,卻謝絕達賴,這顯然不是無知或無心之過,而是其精心設計的中國政策大退卻之一環。易言之,拒絕達賴,絕不是單一事件,而是馬政府執行終極統一路線下必然的結果。在終極統一路線下,馬政府不僅經濟政策向中國傾斜,使臺灣陷入產業空洞化的困局,更在外交國防上全面退卻,讓臺灣去主權化、去國家化,屈居為"地區"的角色,一旦臺灣習慣如此的運作機制,未來中共併吞臺灣便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馬政府在外交國防上的大退卻,拒絕達賴只是冰山一角。馬英九執政後,開始執行一系列的去臺灣化、去主權化的政策。最顯著的例子是將外賓訪臺改為訪華,臺灣郵政改回中華郵政,承認虛構的"九二共識"的存在,宣稱臺灣與中國是"地區對地區"的關係,認為中華臺北為臺灣加入國際組織最好的名稱,以及對重大軍購一再延宕。最近除了達賴事件,國安會委託國防部力邀美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威廉莫瑞來臺參加座談會一事,更透露出重要的弦外之音。莫瑞在國防戰略的研究上並無傑出表現,能夠受到馬政府國安單位的青睞,顯然是他主張臺灣不應購買三大軍購,也不該發展巡弋飛彈,應集中發展陸軍之嚇阻力量,剛好符合馬政府的政策思維。臺灣如果放棄制空權與制海權,讓解放軍登陸,戰局必然崩潰,臺灣只有投降一途。但如此戰略思維,恐怕才是馬政府真正需要的。
總之,馬政府之親中、媚中、懼中,甚至認賊作父,都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然而,儘管馬政府對中共的卑躬屈膝、逢迎獻媚,已到了令人不齒的地步,但依據外交部統計,中國對臺灣的打壓,甚至超過了扁政府時代,可謂變本加厲、肆無忌憚。馬政府被中共如此糟蹋,還有臉再繼續親中?難道不知民眾的不滿已像快要爆發的火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馬政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