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華爾街日報:中國民族主義的根源

 2008-04-04 00:3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媒體譴責3.14事件;西方媒體批評中國"鎮壓"3.14事件。西方媒體描述中國(媒體)審查(制度);中國網民猛批西方媒體對華偏見。一名中國官員稱達賴喇嘛為"從事分裂國家活動的政治流亡分子";西方則描述其為"和平與和解人士"。美國、歐洲激辯抵制奧運,以抗議中國的人權記錄;中國評注西方在對待一個即將舉辦奧運的發展中國家時表現自大且傲慢。

  我們究竟是否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

也許我們不禁要將中國的民族主義態度統統歸結為國家宣傳的結果。但隨著中國人的憤怒在網上和海外不斷爆發,事實逐漸清晰起來:中國的民族主義不僅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爆發。你不難發現一名中國人表達這樣的"民族主義者"的觀點--西 藏是中國的一部分,西方媒體心存偏見。

  那麼,熱愛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又是誰來決定這種感情呢?是中國共產黨還是中國人民自己?

  同時,那些國外人腦中也在思考自己的問題。他們最想知道的當然是--中國的愛國主義是否會累積成為對他們這些國家的敵對?過去十年,特別是在涉及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時,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顯然是肯定的。

  其中最為激烈的一次發生在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三名中國人死亡。多數中國人拒絕相信美國所謂的轟炸事件純屬偶然的辯解,眾多中國人走上街頭抗議,部分示威者向美國大使館投擲石塊。

  2005年,眾多中國人再次走上街頭,反對日本申請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另外有部分示威活動是針對日本對待歷史的錯誤態度進行的,包括修改教科書美化歷史暴行以及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

  這些憤怒的表達方式根植於中國被外國欺凌的感受中。彼得.海斯.格里斯所著的《中國的新民族主義》從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英國於1842年攫取香港的歷史講起,也將20世紀30至40年代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涵蓋在內。

  強有力的自尊與憤慨傾向貫穿其中,這種情緒也滲入了商界。美國及日本企業已經瞭解到將中國視為"劣等國家"加以對待的做法非常危險。

  民族主義者的情緒爆發或許受到了多年來政治宣傳的影響,但並非總是源於上層授意。事實上,網際網路的普及使民眾獲得了影響媒體的力量。以2005年反對日本申請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事為例,網際網路上反對日本入常的簽名超過4000萬。

  公眾意見在對媒體報導方面或許已經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一名記者說:"在網上簽名行動後,政府進行了轉變,我們(媒體)也隨之轉變。我們也開始每天報導事件進展。在這個時代之前,政府可以單方面行動。現在,當網上發生一些事情時,政府需要隨之改變政策。"

  許多中國人或許都會向你講述1984年8月那個格外令人自豪的時刻。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一舉拿下15枚奧運金牌。對於一度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而言,這是一個歷史時刻。中國從此邁向了新征程。

  我們希望北京奧運為新愛國主義鋪平道路,希望新愛國主義映照出一個自信民族。在這個民族中,愛國情緒既非源於仇恨,也非始於中國共產黨的某種命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爾街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