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與肝癌及肝硬化有密切的關係,臺灣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未接受治療的B肝帶原者,若超過40歲,e抗原才轉為陰性,其日後罹患肝癌及肝硬化的比例,是40歲前,e抗原即轉為陰性2、3倍。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嘉明表示,約有4分之1的B肝帶原者肝臟功能會逐漸變差,最後轉變成肝硬化,比率相當高,最主要原因在於e抗原持續存在。
林口長庚醫院最近追蹤了近300名B型肝炎患者日後肝功能狀況,結果證實了e抗原陽性與肝硬化及肝癌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另研究小組依照e抗原消失時的年齡,將患者分成兩組,一組為e抗原在40歲之前轉為陰性,另一組為e抗原在40歲之後才轉為陰性。
研究結果發現,40歲之後e抗原才轉為陰性者,其罹患肝硬化的機率,是e抗原在40歲之前轉為陰性患者的2、3倍,顯然40歲前是B型肝炎患者治療的重要時機。
朱嘉明教授建議,35歲至40歲的B肝患者應該提高警覺,定期接受抽血檢查,看e抗原是否還存在,如果e抗原呈現陽性反應,加上肝功能有異常,即需積極接受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許朝偉指出,臨床治療發現,目前治療使用的抗病毒藥物,都具有讓e抗原由陽性轉陰性的效果,平均而言,約有2至3成的機率,而最近正式通過上市的口服式抗病毒新藥則將治療成效提高至近4成。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40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