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習近平迫使他改變(組圖)

——談陸克文博士新書《論習近平》及其之前的兩書

 2024-10-24 02:0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陸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圖)

【看中國2024年10月24日訊】2024年9月17日,陸克文(Kevin Rudd)出版了一部新書:On Xi Jinping:How Xi’s Marxist Nationalism Is Shaping China and the World(《習近平: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主義如何塑造中國與世界》)。這部長達六百零四頁的新書,讓陸克文儼然成了十足十的一個習近平研究專家。事實上,2017年六十歲的他進入牛津大學攻讀並於五年後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研究為他書中的詳細分析提供了學術基礎。在這基礎上,陸克文——現在要稱陸克文博士——憑藉他作為前澳洲總理、現澳洲外交官以及「中國通」的經歷,利用大量中文文獻,游刃有餘地解析了習近平思想的內核模式,探討這些模式如何揭示中國的未來軌跡及其對全球的影響。

陸
陸克文《論習近平》(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習近平在陸克文眼裡是怎樣的呢?陸克文認為習近平自2012年以來推動中國政治走向「列寧主義左派」,重新強調最高領導的獨裁權力;自2017年以來他又將經濟政策轉向「馬克思主義左派」,強調國家計畫而非市場力量。與此同時,習近平將中國的外交政策引向「民族主義右派」,強調曾經被西方侵犯的中國在世界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在陸克文筆下,習近平是一個融合了皇帝之夢的馬克思主義民族主義者。蘇聯解體對他影響深遠,讓他確信國家必須擁有強大的列寧主義架構與信仰,否則就會重蹈蘇聯覆轍。他的目標進而是「改變國際秩序」,以中國新秩序地緣政治和經濟為支點,為世界提供一種「威權主義發展模式」。

陸克文認為,習近平任期可能是臺灣問題爆發戰爭風險最高的時​​期。他指出,習近平的「意識形態攻擊」是以犧牲中國人民、中國經濟和北京的全球地位為代價的。「習近平是個聰明人……知道這樣做的代價。但他認為,為了長期維持中共的權力,這些社會、經濟和國際聲譽的代價是值得的。」這樣,中共國對全球體系構成的威脅在習近平時代達到頂峰,世界現在正處於危險時期。如果習近平拿下臺灣,將意味著美國全球影響力的下降,從而使習近平的地位「無懈可擊」。

陸克文《論習近平》中的這些觀點不啻是給西方世界也是給臺灣的嚴重而且緊急的警告,無疑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特別是在澳洲,在最近人們歡呼以色列對恐怖武裝組織極其成功的「斬首」行動以及嘲笑阿爾巴尼斯總理終於取得中共同意在年底前取消龍蝦禁令的「偉大勝利」之際,這位曾經於2013年11月13日宣布退出澳大利亞政界的人所寫的新書在澳洲政壇不能不引起極大關注。值得注意的是,不管自由黨還是工黨,兩黨都承認這本書的價值,給以不同程度的稱讚。

澳洲工黨人士,包括與陸克文關係密切的人,普遍認為這本書對理解中共在全球舞台上不斷演變的角色具有重要意義。他們強調了陸克文的分析的針對性,認為他對習近平意識形態世界觀的洞察對於塑造澳大利亞對華外交和戰略政策至關重要,也支持陸克文提出需要與中國進行謹慎而且堅定的接觸。

澳洲自由黨成員更加關注習近平強硬的外交政策和中共在印太地區影響力日益增強的潛在風險。影子外交部長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強調澳大利亞需要加強防禦並與美國等盟友保持緊密合作,特別是在陸克文書中描繪的習近平勃勃雄心的背景下。澳大利亞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前外交部長亞歷山大.唐納(Alexander Downer)稱讚此書為「不錯的作品」,抓住了習近平統治的複雜性。影子內政部長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erson)也認為澳大利亞需要加強防禦並準備應對中共可能的魯莽行為。總體而言,他們傾向於將陸克文這部書視為西方應對中國咄咄逼人態度的警鐘,認為此書是參與國際關係政策制定者的「必讀之作」。

陸克文這部《論習近平》可謂應運而生,自然引起人們關注。不過,他在此書的一些觀點並非突然自天而降,而是有跡可循。在他於2022年4月21日出版的一部大著:THE AVOIDABLE WAR:The Dangers of aCatastroph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Xi Jinping’s China(《可避之戰:美國與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之間災難性衝突的危險》)中,他非常認真地討論習近平的中國與美國發生戰爭及其避免的可能性。他試圖為當今世界攸關人類命運的最大也最可怕的問題給出他認為正確的答案。

陸
陸克文《可避之戰》(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有人想像,美國時代可能會以這樣一種方式結束:中國將某種挑釁作為藉口或被其激怒,策劃了對臺灣的入侵。北京向臺北發射大量導彈,使得美國提供裝備的軍隊陷入癱瘓,隨後對沖繩和關島發起攻擊。超過二十萬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在臺灣沿海二十個不同的灘頭陣地登岸。美國潛艇擊沉了一些中國軍艦,但這不足以減緩傘兵和直升機的猛攻。慢慢地,然後是迅速地,中國在激烈的戰鬥中佔據優勢,改變了東亞的軍事和政治平衡。結果是,它最後使得一個世界超級大國淪落為弱國,被歷史學家視為「美國滑鐵盧」。

論者說,這樣的場景並非信口開河。一些報告顯示,華盛頓在臺灣衝突的推演中連續輸給北京多達十九次。在表述中共向外擴展的過程中,陸克文這本書充滿了有用的事實和犀利的分析,對美中關係給以深刻而明智的新描述。陸克文花了四十年時間試圖理解中共黨人的圖謀,認為現在習近平「急於解決臺灣問題」,覺得他的前任的「漸進主義方法已經失敗」。從更大的意義上說,習近平開始相信美國在亞洲的主導地位已經結束,他已經開始將地緣政治輕描淡寫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北京現在認為「改變秩序根本性質的時機已經成熟」。

陸克文憂心煢煢地告訴世人:與中國爆發全面戰爭的後果嚴重得令人難以想像。美國人常常把外交政策問題看作是「頭痛」,只要「吃點藥」就能讓它們消失。評論認為,陸克文比大多數人都要清楚,至少在短期內,習近平和他的變革性世界觀不會消失。頭痛是慢性的,如果美國人希望控制這種痛苦,他們需要動用所有的聰明才智。怎麼辦?這位澳大利亞前總理表示,西方世界必須用「威懾和外交相結合」的方式來遏制習近平的威脅,從而避免一場可能重塑全球政治、破壞中美關係、造成「難以想像的死亡和破壞」的衝突。

如果說陸克文的《論習近平》是他的《可避之戰》的深化和發展,其思想可說一脈相承;那麼,以前的陸克文可不是這樣的。即使拿他七年前出版的書看,也可發現如今的他變了。

七年前,2017年10月24日陸克文出版的書,是他個人自傳,名為《Not for the Faint-hearted:A Personal Reflection on Life,Politics and Purpose 1957-2007》(《不畏:陸克文自傳》)。2018年1月13日,陸克文專門在悉尼最大的中餐館唐宴酒樓舉行了一場特為華人而設的新書發布簽名會。會上的總體偏向與氣氛可在一位重要的媒體人發表的提問上看出——問陸克文對澳洲現時所謂的「反華思潮」怎麼看。請陸克文解答這種問題並不突兀。陸克文當時的觀點不難看出。他在書中就欣悅地記錄了他從1984年第一次到中國至2007年這個國家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會上,他也逐一敘說他最近幾年到中國,看到北京舉辦奧運會,看到上海舉辦世博會,看到杭州舉辦G20峰會;在成都看到綠色能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廣州看到創新的生態設計小鎮,在深圳看到世界級的科技中心,也在武漢、西安、昆明、福州看到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潛力……他繼而說:「中國對於聯合國和國際多邊機構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實在來講,中國在國際社會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對地區和世界治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新的技術革命很有可能重塑社會經濟契約,新的地緣政治很有可能重塑國際秩序格局。」

那時,陸克文似乎想好好總結一下他從出生至2007年的五十年人生。按他所宣稱,自己在書中「使用一個客觀的角度」,來描寫陸克文這個人的貢獻,包括「好的事」及一些「不完全好的事」。但是,毋庸諱言,他的人生道路既成就了他眾多的輝煌,同時也在某些方面多少侷限了他對世界的認知,特別是對中共國的認知。

而現在,陸克文改變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改變。陸克文為什麼有所改變?是習近平迫使他改變,是習近平改變了中國與世界的形勢,是習近平追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皇帝之夢,讓陸克文這個前澳洲總理、現澳洲外交官,讓這個資深「中國通」,不得不深思,不得不改變。

回想當年陸克文宣布退出澳洲政界,他當然絕非遠離政治。他2014年移居美國後擔任哈佛大學拜爾佛中心國際關係學研究員;同年10月他成為美國亞洲協會的首任主席;2016年7月陸克文要求澳大利亞政府提名他作為下一屆聯合國秘書長的候選人;2017年六十歲的他毅然報讀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專注研究世界最大的獨裁者。我發現這位曾兩次出任澳大利亞總理的人可能懷抱另外一種的「野心」——他要利用他的個人優勢,充分擴大他的國際視野,遊走國際舞臺,期望對國際政治作出他力所能及的最大的貢獻。現在,他繼《可避之戰》後又出版《論習近平》,是已經不再年輕的他努力的一部分。其效果會怎麼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授權轉載自CND。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CND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