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經濟學界更是一片樂觀。權威的中科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預測,2020-203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達到世界第一;2040-2050年,人均 GDP將達到目前發達國家的水平;21世紀末,人均GDP和人均社會發展水平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報告作者以堅定而豪邁的口吻宣告,21世紀將是中國興起和騰飛的世紀。
只有少數研究者指出:中國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虛假繁榮。事實上,一個問題就令人看法實質所在:能源、資源與環境容量能否支撐起一個中國世紀?
中科院的預測是,2050年GDP為89萬億,是90年的50倍。但難以逾越的障礙是資源不足。權威人士證實,建國後40多年來,GNP增長10多倍,礦產資源消耗量卻增長40多倍。高消耗、低產出的經濟模式可謂舉世無雙,假設GNP再增長50倍,就必須消耗200倍的資源。
中科院學者的預測全部建立在資源低耗型的國民經濟體系之上,這當然不是事實,而像是一道命令。退一步講,即便發生某種奇蹟,真的建立了資源低耗型經濟,但中國,甚至全球的資源能否支持中國的經濟規模再增長50倍?最深刻的悲劇可能是---中國進行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的試驗之後,驚駭地發現本國的資源已接近枯竭,而且,全球經濟總規模不斷擴大,世界的資源總量已所剩無幾。據「世界觀察環保組織的《1998年世界現狀》報告指出,如不改變目前的發展模式,全球的土地及水資源將不敷中國對穀物的需求,石油資源也不夠用。世界再也無法依目前的發展腳步繼續走下去了。
再談談中國日趨緊迫的環境容量和超高速增長的污染。學者證實,5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30多年間,社會總產值增加了15倍,向大氣排放的污染物增加了100多倍---即是說社會總產值增長1倍,污染量就要增加6-7倍。按此比例算下來,中國經濟總量再增長50倍,污染要增長300倍。就算污染率隨經濟發展而減輕,GNP增長50倍污染量僅增長100倍,中國也絕不是人類可以存活的國度。或者,奇蹟般地趕上高科技列車,經濟結構轉型,污染再增加10 倍,地球環境也不再適宜人類生存。
簡化地說,如果超過了幾個主要的生態指針---森林覆蓋率警戒線20%、人均淡水資源警戒線1000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積警戒線0.8畝等,生態系統便可視為突破了生態環境容量,超載運行,趨於崩潰---這正是中國面臨的噩夢。
事實上,中國的當務之急並非討論如何趕超,實現強國夢,而是如何挽救。官方經濟學界常誇耀的數字有兩個---GDP名列世界第七,GDP增長速度世界第一。
幾點評論是:1、這無非是說,世界人口第一、國土面積第三、礦產資源第三的國家,總產值不過名列第7,比義大利小、比巴西大;2、扣除超高投入的資源、環境成本,實際居於世界後列;3、所謂綜合國力指針與人民福祉無關,僅能滿足統治者的霸權慾望和民眾的大國心態;4、增長速度存在統計上不實;5、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式的高速增長得不償失,除了維持就業換取政權穩定外,實為中國經濟之痼疾。在內部,控制速度一直是歷屆政府的努力目標,對外宣傳時才變成自我炫耀的成就。
令人絕望的數字卻很關鍵:
1、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例遞減。 200年前,大清帝國極盛時期(1800年),中國的產品佔全球總量的33%,歐洲佔28%,美國只佔0.8%;100年前清朝崩潰前夕(1900年),中國佔全球生產總量的6.2%;經歷二戰、內戰、韓戰連續破壞之後,建政之初的1955年,GDP尚佔世界總數4.7%;97年,佔全球GDP的比例跌至 3.5%---以世界第一的增速干了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GDP佔全球的比例不升反降,更遠不及衰敗的晚清。數字傳遞的信息是,趕超半世紀,與先進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拉越大。原因是中國經濟效益極差,無論是與世界橫比,還是與不同時期的縱比,無論實物、資金、還是勞動力等各方面,投入產出效益都不好,甚至越來越差。
2、人均財富居於世界後列:人均所得為世界第81名,以購買力計算,也只佔第65 名,比拉脫維亞少、牙買加多。用聯合國「人發展指針」綜合比較,中國落到107名,在阿爾巴尼亞之後。據WB研究,全球參加評估的120個國家中,中國人均GDP居第96位;教育經費和第三產業產值佔GNP比例分別為102、113位。按WB95年推出的衡量國家財富的新計演算法(把自然資源貨幣化列入財富總量),中國的人均財富僅名列世界第162,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3。前一組數字說明,中國人仍是當今世界的窮人;後一組數字說,由於資源奇缺,中國人未來可能更窮。
把以上數字綜合起來,可歸結為三句話:1、中國是一個處於世界後列的貧窮大國,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因而後勁嚴重不足的貧窮大國;2、經過長達半世紀的高速趕超,中國和自己所曾達到過的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的距離越拉越遠;3、如果再考慮到人口、資源、科技、教育等因素,中國將永無出頭之日。
對洋溢於官方媒體上的樂觀,有經濟學家如此解釋,少數經濟學家與權力資本和外國資本結合,獲得了特殊地位,在中國繁榮(不管是真繁榮還是假繁榮)時可以分享大份額,在危機發生時卻不必分擔成本。他們樂觀得很,並為人民描繪了一幅玫瑰色的圖案-- -增長速度就是一切,經濟發展可以自動解決一切社會矛盾。經濟學家海耶克曾說,他的一個重要教訓是忽視了時間因素。他認為,學術界對時間的領會遲鈍,遠不像政客、運動員和演員那樣深知適當的時機就是一切。他的很多經濟學著作都試圖引入時間的因素,而一般經濟學著作中,時間的關鍵作用卻完全被忽略了,事情何時發生?因果之間可能有多長時間?
這同樣是中國人將深感痛切的教訓。我們知道,許多事情可能會發生,如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可能到來之類,但卻忽視了時間---我們還有多長時間?夢想成為現實之際,我們還剩下什麼?以沉船為例,到全體乘客可以投票表決、立即搶修之際,我們還剩下多少船板?挽救生態崩潰的關鍵同樣是時間---在國土承載力耗盡之前,我們能否扭轉資源與環境容量急速枯竭的大趨勢?
從資源超載的角度看,國土承載力的最大極限大約為15-16億人,沒有官員或學者提出更高的上限。按人口增長趨勢,距離這一經濟-生態總崩潰的臨界點還有15年。就限制人口增長而言,政府採取了世界上最嚴厲的政策,今後怕已無能為力了。
從污染超載的角度,美國派駐北京的環保官員估算,如果96年開始投入巨資,04年前須緊急投入3萬億美元,才能徹底解決環保問題。數字相當於建政後前 40年財政收入總和的7-8倍。分10年投入,每年要投入3000億美元---這種規模的投入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再考慮到每年國有資產加速外流,事情就更令人絕望。這也是在說時間---可能來不及了。我們甚至用不著去討論21世紀是否是中國的世紀,那是一種奢侈。我們可以把期望值降到最低:21世紀中國有沒有水喝?
中國人均淡水僅是世界人均值的1/4-1/5,江河湖泊全部污染,地下水嚴重透支。沒有爭議的事實是,半數以上城市缺水,缺水城市的半數以上嚴重缺水,特大城市幾乎全部缺水,50個城市已進入危機狀態,情況還在繼續惡化。
以中國人特別能忍受的國民素質,漸進、常規性的缺水可以一直維持下去,並非必定導致社會解體。而漸進災變中的急性爆發將是社會承受力崩塌的關節點。不必等到遙遠的未來,在今日的嚴重水危機上,只要加上一個持續數年的大旱,就可能導致社會解體。歷史上,1638-1641年發生在中原地區的持續三年大旱,致使流寇蜂起,社會動盪不寧,飢民組成軍隊,終於推翻了強大的明朝政府。
如果發生一個持續三年的大旱,其打擊點正好在承受力最低的華北地區,後果難以設想,京、津、唐、保等地區是貧水中國的特貧水區。外來觀光者只看見高樓大廈林立,卻不知道這片城市群的淡水量人均已不足 300立方米,在國際人均水資源警戒線(1000立方米)的1/3以下,為世界人均數的1/30,比世界著名的乾旱區阿拉伯半島還要低,也低於以色列(人均水資源370立方米)---可以這樣概括,以北京市為圓心,800公里半徑之內(200萬平方公里,超過1/5國土)已沒有一條常流河,地表水基本枯竭,地下水全部嚴重超採,最深的水井已達300-400米。早在10年之前,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吳國昌就發出警訊:如果供水問題未有改善,只要再來一次大的旱災,華北地區的經濟都可能崩潰。目前,大北京地區完全具備了被水危機摧毀的必要條件;為使首都脫離險境,專家正在緊張討論從1000公里之遙的南方調水的種種應急方案,甚至會遷都。為數眾多的生態學家是悲觀的:一切應急的工程措施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危機,21世紀將是中國無水可喝的世紀。水僅僅是資源環境災難的一個側面,21世紀將是中國走向崩潰的世紀。大難臨頭之際,就可能爆發實行世界範圍內資源再分配的戰爭。
難道沒有挽救之途了嗎?當然有,比如盡快實行私有制,讓每一塊土地、每一片森林、每一座礦山都有自己的主人;比如盡快實行市場經濟,用市場的力量限制資源 (包括環境資源)無節制的揮霍;比如放棄狂妄的趕超戰略,從人口基數過於龐大、人均資源極為貧乏、環境容量極為窄小等國情出發,走一條有限增長的道路等。
但問題仍然是:還有時間嗎?也許還有一點時間,也許一切都太晚了。任何一個中國政府都很難在這種創造性的毀滅之上重組社會,重建家園。退一步講,即便奇蹟式的完成較為徹底的制度轉型,生態災難也有其巨大的慣性。如俄國、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交替時期,生態加速惡化。而且,生態平衡的恢復也需要漫長的週期。
更何況,我們所談到的僅僅是水資源危機、能源危機和環境容量危機。而中國早已陷入全面危機:腐敗、資源枯竭、環境惡化、通貨膨脹、股市畸形、泡沫經濟、國企破產、工人失業、農民貧苦、金融混亂、治安失控;在社會的大系統中,任何一環都脆弱到可能猝然斷裂。任何一環的斷裂都可能引發整個大系統的雪崩,堵無可堵,防不勝防---一些中國人已預感形勢危如累卵。
21 世紀夢精神勝利的另一面是,官宦狼吭繅尋巡灰逯(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絕望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