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二八,生長在貧家。
綠窗春寂靜,空負貌如花。
[清:肚兜]
b【褻衣】
古代女子的內衣最早被稱為「褻衣」。「褻」意為「輕浮、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和隱諱的。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
古代女子內衣蘊藏著不盡的昔日情懷, 「前圓後方,前短後長,這是應和天地人合一的傳統理念;過腰、胸、肩等分別繫帶,是為了在流動中達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袋口的拼接處,必須繡上小幅圖案來遮住線的結點,保持畫面完整,這便是所謂『出境生情』」,且匯聚了繡、縫、貼、補、綴、盤、滾等幾十種工藝,用以表達不同的主題。可惜有些工藝,今天已經失傳。
《紅樓夢》六十五回寫尤三姐 「鬆鬆挽著頭髮,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和賈珍、賈璉兩個牛黃狗寶喝花酒,洋洋灑脫、嬉笑怒罵,把兩個不知恥的男人耍了個夠。可等她日思夜想了五年的柳湘蓮冷臉出現時,她淚如雨下卻連一句辯解的話也說不出來,惟有一死表明心跡,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
青絲纓絡結齊眉,可可年華十五時,
窺面已知儂未嫁,鬢邊猶見發雙垂。
[唐:菱花銅鏡]
b【鏡子】
我記得這四句話是學唱京劇的花旦必先學的念白。是說陳妙常初懷的情思,雖是坤道,但畢竟是妙齡的少女,自然有一番女兒家的心事,而古書中描寫的閨中的女兒家多半是自戀的,在她愛上一個人以前。她先迷戀的人是自己,她最好的閨友是鏡子。最有名的鏡子是一條叫做若耶的小溪吧,那個在溪畔浣紗的姑娘美麗的倒影把魚兒都羞得潛到了水底,留下了千百年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銅鏡在古代用以梳妝照面和照妖辟邪,現存最早的銅鏡出土於殷墟的婦好墓,想必一個協夫出征的女子英雄心底也是極愛美的,更不要說世間平凡的女子了。在西漢年間,人們就開始用銅鏡作為男女愛情的表記、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生前互相贈送,「朝夕相伴」,死後隨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
唐蘇鄂《杜陽雜編》裡有一個「破鏡重圓」的故事,記述了南朝樂昌公主與駙馬徐德言歷經了磨難與悲歡後終得相聚。現今仍常用以比喻夫妻失散後重逢或離異後重歸於好。宋代黃堅《沁園春》裡寫: 「鏡裡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近得伊」。不由得讓人想到《紅樓夢》裡那一場鏡花水月的夢境,那一場深深的無望的愛情。
'
[宋:銀梳]
b【梳篦】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使頭髮潔淨無塵、絲絲相現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插梳的習慣。春秋以前的梳子形制複雜、裝飾考究,但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宋:粉盒]
b【粉盒】
戰國時期的女子已開始鉛粉扑面、黛黑畫眉把自己變媸為妍。宋玉之《大招》中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長袂拂面,善留客只。」之說。《韓非子》也云: 「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當然,最有名的話還是出自《戰國策》中那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古代的妝粉,有兩種成份,一種以米粒研碎後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從「米」,從「分」。另一種是糊狀的面脂,俗稱「胡粉」。因為它是化鉛而成,也稱「鉛粉」。
除米粉、鉛粉外,妝粉也有用其它物質製作的。如在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製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製成的「珍珠粉」;在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細軟的礦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粉的顏色也從原來的白色增至多種顏色,並摻入了各種名貴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
古代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是胭脂。胭脂亦作「焉支」、「燕支」,它是一種紅色的顏料,也是妝面的主要用品,類似今天我們用的腮紅。
囊裹真香誰見竊,絞綃滴淚染成紅。
慇勤遺下輕綃意,好與情郎懷袖中。
[手帕]
b【手帕/穿心合】
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女孩子用手帕了,而手帕於古代的女子是首飾一樣的閨私,它通常被疊成同心方勝掖在臂釧裡。手帕是體己而溫暖的,因此古代女子結拜金蘭姐妹也稱「手帕交」。 在手帕的一角綴上圓環其餘三角從中穿過,即稱「穿心合」,裡面裝著的或許就是一場女兒家的心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褻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