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二八,生长在贫家。
绿窗春寂静,空负貌如花。
[清:肚兜]
b【亵衣】
古代女子的内衣最早被称为“亵衣”。“亵”意为“轻浮、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回避和隐讳的。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史料见于汉朝。
古代女子内衣蕴藏着不尽的昔日情怀, “前圆后方,前短后长,这是应和天地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过腰、胸、肩等分别系带,是为了在流动中达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袋口的拼接处,必须绣上小幅图案来遮住线的结点,保持画面完整,这便是所谓‘出境生情’”,且汇聚了绣、缝、贴、补、缀、盘、滚等几十种工艺,用以表达不同的主题。可惜有些工艺,今天已经失传。
《红楼梦》六十五回写尤三姐 “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和贾珍、贾琏两个牛黄狗宝喝花酒,洋洋洒脱、嬉笑怒骂,把两个不知耻的男人耍了个够。可等她日思夜想了五年的柳湘莲冷脸出现时,她泪如雨下却连一句辩解的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一死表明心迹,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青丝缨络结齐眉,可可年华十五时,
窥面已知侬未嫁,鬓边犹见发双垂。
[唐:菱花铜镜]
b【镜子】
我记得这四句话是学唱京剧的花旦必先学的念白。是说陈妙常初怀的情思,虽是坤道,但毕竟是妙龄的少女,自然有一番女儿家的心事,而古书中描写的闺中的女儿家多半是自恋的,在她爱上一个人以前。她先迷恋的人是自己,她最好的闺友是镜子。最有名的镜子是一条叫做若耶的小溪吧,那个在溪畔浣纱的姑娘美丽的倒影把鱼儿都羞得潜到了水底,留下了千百年说也说不完的故事。
铜镜在古代用以梳妆照面和照妖辟邪,现存最早的铜镜出土于殷墟的妇好墓,想必一个协夫出征的女子英雄心底也是极爱美的,更不要说世间平凡的女子了。在西汉年间,人们就开始用铜镜作为男女爱情的表记、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生前互相赠送,“朝夕相伴”,死后随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
唐苏鄂《杜阳杂编》里有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记述了南朝乐昌公主与驸马徐德言历经了磨难与悲欢后终得相聚。现今仍常用以比喻夫妻失散后重逢或离异后重归于好。宋代黄坚《沁园春》里写: “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近得伊”。不由得让人想到《红楼梦》里那一场镜花水月的梦境,那一场深深的无望的爱情。
'
[宋:银梳]
b【梳篦】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使头发洁净无尘、丝丝相现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春秋以前的梳子形制复杂、装饰考究,但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宋:粉盒]
b【粉盒】
战国时期的女子已开始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宋玉之《大招》中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之说。《韩非子》也云: “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当然,最有名的话还是出自《战国策》中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古代的妆粉,有两种成份,一种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也称“铅粉”。
除米粉、铅粉外,妆粉也有用其它物质制作的。如在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制成的“珍珠粉”;在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细软的矿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粉的颜色也从原来的白色增至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
古代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是胭脂。胭脂亦作“焉支”、“燕支”,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也是妆面的主要用品,类似今天我们用的腮红。
囊裹真香谁见窃,绞绡滴泪染成红。
殷勤遗下轻绡意,好与情郎怀袖中。
[手帕]
b【手帕/穿心合】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女孩子用手帕了,而手帕于古代的女子是首饰一样的闺私,它通常被叠成同心方胜掖在臂钏里。手帕是体己而温暖的,因此古代女子结拜金兰姐妹也称“手帕交”。 在手帕的一角缀上圆环其余三角从中穿过,即称“穿心合”,里面装着的或许就是一场女儿家的心事。
- 关键字搜索:
- 亵衣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