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千萬別稱我「博士」

 2005-10-25 02: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我們中華歷史悠久,文化的沉澱極厚,稱呼也是千變萬化。把歷朝歷代的稱呼及含義歷數一遍,可能是做博士論文的好課題。本頑童在此只是客串一下,不忍把這麼好的題材隨便牛嚼。

這稱呼很有意思,每個不同的時代有其一些特徵。這稱呼變化越厲害就可以從一個角度反映時代的變化得程度。遠的不說,就說近一點的吧。1949年前,比較流行的稱呼有:老爺,太太,先生,小姐,少爺,等等。抗戰時稱國家元首為委員長,抗戰後則為總統。當時是個男的,就有可能被人稱為老爺。1949年後,在大陸,這稱呼就成了比較單一的「同志」啦。當然,先生這稱呼也還能用,尤其是在學校裡。文革以後,這稱呼又在不知不覺中改了很多。先生,小姐,太太的稱呼又回來啦。特別是小姐的說法,讓人有很多的聯想餘地。現在更有很多人喜歡附庸風雅地用學術銜來稱呼別人,如:博士。

說起同志這稱呼,其實是很搞笑的。且不說現在那二字中的同性戀的暗喻,就說當時,滿大街的人,隨便逮住一個,不管認不認得,張口就是同志也實在是荒唐。同志,同志,乃志同道合也。認識的到也罷了,可一見一個素昧平生的,不知就里,便稱同志,也實在可笑。記得,孩提時,家父常有一幫文化人朋友你來我往的。其中有位女士,此人出身名門,舉止優雅,極有風度的一個人。可此女上進心極強,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就是在朋友閒聊時也是開口一個「你這個同志」,閉口一個「他那個同志」,愣是要把自己扮成一個馬列主義老太太的樣。更要命的是她說起來還硬是把重音放在那「同志」上。在有一次聚會上,終於大家忍俊不住,在她又言「同志」時,舉座大笑。

到了國外,本頑童發現有很多人不論場合統統用博士稱之。博士這兩個字也是很值得推敲的,本頑童認為當初把DOCTOR演變成中文的博士的第一人,要麼極看不起博士,要麼就是沒有把這個詞的意思搞懂,其實本頑童認為確切的 DOCTOR應譯成「專士」才是,所謂DOCTOR的頭銜是為了表彰在某一領域的一個分支裡學有專長的人士。許多DOCTOR,尤其是從中國來的,往往是專而不博。博士源稱呼在中國想得起來的也就是茶博士,茶博士也就是茶館裡的跑堂。茶博士倒往往因週旋於三教九流中而廣博得很。

當有人在學術會議上,在學校裡或在公司的正式場合稱俺博士,本頑童倒也欣欣然得很。不過本頑童要在這裡向大家透露個秘密,那就是本頑童的博士是在方鴻漸老前輩啟蒙下,在吳征朋友的言傳身教下,開拓發展來的。只不過本頑童的方法更直接,更省時,還用不到任何人封,從而達到了最主要的目的,更省錢。其妙法就是,自己打個文憑就是。本頑童在封了自己一個Ph.D之後,意猶未盡,在接再勵,又封了自己一個M.D。結果還是不過癮,直到把全家老小都封了個遍才善罷甘休。接著就是廣而告之,把能釘上DOCTOR牌牌的地方都釘上,如車牌,衣服,帽子等處。尤其是門牌,那時一定要釘上一釘的。

有一次,本頑童為練拍功,請一個大有來頭的主來家吃飯。合家出動,忙了一天,可到時那大人物就是沒來。俺惱羞成怒,打電話忍氣請教何故。就聽那頭說:你家俺是去過啦。不過你家門口掛滿了DOCTOR的牌子,俺以為那是家醫院,楞是沒敢進。本頑童不得不把那些牌牌撤下了之。

有位老太太對俺特別崇拜,每次見俺,必以博士稱之。有一天老太太力邀俺去認識一個新朋友。剛好那天俺牙痛,但無奈老太太盛情難卻,不得不去。一到那就發現那老兄竟然是深知俺底細的老熟人。還未及說話,就聽老太太介紹說:這位是XXX博士。老太太還特意把博士二字說得特重,連真博士聽著都要覺得酸。看著老熟人一臉老鄉親的壞笑,俺急火攻心,牙齒登時劇痛,立馬暈了過去。大夥一陣忙亂,俺迷迷糊糊醒轉過來。眼還未睜開,就聽老太太又說:不要緊的,他還是個醫學博士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