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楊瀾書信回應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全文

 2004-09-18 05: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尊敬的哥大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的朋友們:

你們好。最近我榮幸地獲得哥大亞裔校友會和哥大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聯合頒發的個人成就獎。重返校園,倍感親切。

得知貴會曾因此事以公開信方式向校方發出質疑,我認為有必要就一些誤解做出澄清,以獲得你們的理解。

我與你們一樣深感誠實對個人及社會的重要價值。我並不是道德完人,但也一直努力在學習,工作及生活中實踐這一準則。我同時認為,對一個人誠信的評價,乃至對任何事物的評價,都應基於對事實客觀,全面的瞭解,這也是哥大人科學精神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願就以下事實向各位說明:

1.我從未聲稱自己是哥大校董。自1997年起,我出任哥大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SIPA)Dean』s Advisory Board的成員,職責包括參加一年四次會議,聽取學院有關預算,招生和課程設置等一系列匯報,並提出意見。由於這一稱謂較長,所以在我的中文簡歷中寫為 「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校董」。後來有人在網際網路上撰文中割裂上下文,又不顧與中文履歷同時發布的我的英文履歷中「member of Dean』s Advisory Board」的正確說法,將中文簡歷中的「校董」譯回為英文的「Trustee of Columbia University」,變成了所謂「哥大的校董」並歸咎於我,才有了諸位的誤解。

實際上,能夠服務於我畢業的學院,我已經感到非常榮幸,實在沒有必要去謊稱是哥大校董。

2.我從未聲稱美國三大電視網「爭相」邀我做「主播」。在畢業前夕,由於《紐約時報》和《新聞週刊》對我的報導,確有當時美國三大電視網中的兩家與我接觸,有意聘請我做出鏡記者。我考慮到自己的事業和觀眾在中國,就沒有談下去。美國大臺主播大都有多年新聞記者經驗,年齡通常都在五十歲以上,對於母語不是英語的我來說,肯定不是我在美國能有的優勢。故此,我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在這件事上說謊。只是有人在網際網路上寫所謂「質疑」文章時,將「主持」與「記者」變成了「主播」,且自加了「爭相」等與事實不符的渲染,故又造成了諸位的誤解。

我尊重各位捍衛誠信的立場,但也衷心希望以上的說明能有助大家更瞭解事實本身,並做出公正的判斷。網際網路及各種媒體上有關我的信息數以萬計,即使是善意的,其中也有不少與事實有偏差,或甚至是以訛傳訛,我有時也覺得無奈,望各位明鑒。

哥大的優秀傳統之一,就是它與亞洲,特別是與中國的深遠聯繫。歷史上有很多哥大畢業生為中國的現代化及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過巨大的貢獻。我相信,僅憑個人的力量,我們或許只能架起一座小橋,但如果聚成合力,我們就可以架起更堅固及更廣闊的,跨越更寬的河流。謹以此與各位校友共勉。我希望以此信作存照,以正視聽。

謝謝大家,祝各位學業進步,萬事順暢。

此致

楊瀾 SIPA, M.I.A 96 於2004年9月15日

(據多維)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