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張藝謀那部挺搞笑的《有話好好說》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這樣一個鏡頭:被逼得神志癲狂,整得只穿著短褲背心的李保田,直勾勾瞪著發紅的大眼睛,惡狠狠提著一把菜刀,滿KTV地找那個惡整他的廚師要剁他。
幸好當時有個比他還凶狠的姜文,劈頭扔出幾句話糙理不糙的痞話,先鎮住了他,加上李老好幾十年的知識份子修為,終於無奈、委頓,擲刀在地、嚎啕不已。
當時的印象挺震撼的--原來那麼老實的人,被逼急了也是挺可怕的。
這個電影過去都好幾年了,那些鏡頭也漸漸在我腦子裡淡漠。本來這個世界就是心裏有話的人多,而能說話的人少,那些被譽為會說話的,還大多得先把自己改造改造,不是丟掉人格,化身成猥瑣的猴子,攀棵大樹,踩著高枝,從而聲高名遠,就是乾脆撕下或者加厚臉皮,玩一把新奇的無恥,也搶得到另類的發言權。溫良恭儉讓?真這樣的話,那就心甘情願地靠邊吧。這道理聽著刺耳,可相信大家都明白,遠的不說,在網上社會裏的種種現象又何嘗不是如此?
心裏有話的人太多了。相信馬加爵同學也是個心裏有不少話的半大孩子。當報紙上公布照片,單位裡貼出通緝令的時候,看著照片上那張多少透露著南方農村純樸的臉,我還是從他的眼睛裡猜出些許隱秘的訊息。
一個在條件落後的農村刻苦讀書併進入高等學府的人,心態或許是很複雜的。我從小在大城市長大,並沒有農村經歷,但是我還是試圖用我的理解去分析馬加爵可能遇到的待遇和內在的心理。他一定有著強烈的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願望,因為在目前的中國,農村這兩個字在不少城市人看來是蒙著土的標誌牌,而對於農村人自己,這兩個字可能就是直接壓在身上的土山。馬加爵曾經是努力和幸運的,他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步--離開家鄉,進入大學,城裡的大學,而且是不錯的專業。他的內心應該是志存高遠的。
那個在國內脾氣十足的北京人姜文,在紐約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天堂和地獄的滋味。對於馬加爵,昆明又何嘗不是他眼中的紐約?環境的巨變對一個人的影響說多大就會有多大,馬加爵也努力試圖讓自己更接近城市的生活方式,他努力地交那些城市孩子作朋友,甚至可能還為此曾經曲意奉承,改變自己。但是,他無論多麼努力,也不能,或者說從內心也不願改變自己的根:從小養育他長大的環境種在他血液裡的根。於是,無論是沉默還是苦修,他依然顯得與眾不同。
我們對於不同於我們大多數的行為或言語,總是或避開或調侃或排斥的--馬加爵遭遇的,極有可能是前面三者的全部。說的有點囉嗦並且沈重了,來個問題測試一下吧,如果你是城市人,你能不能保證自己從來沒有過任何歧視農村人的行為?如果不能保證,你採取過哪些有意無意的歧視行為?
大學生裡也存在這樣的歧視。大學生是剛剛成年的大孩子,這種歧視來源於環境和教育,可能是接近本能的反應,並非是功利的。對農村孩子表現出來的不適應、習慣的差異、偶爾的笨拙,乃至「落後」的品位,「土氣」的方言,不少城裡的孩子會覺得好玩,近乎本能地加以嘲笑和調侃,並藉以炫耀自己的聰明和時髦,他本人倒並無多少惡意。這也許並不妨礙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成為好朋友,事實上農村和城市孩子很多都成了好朋友。但是在這樣的友誼中,尤其是在經常被嘲弄一方的內心,誰能肯定毫無芥蒂?但是這一點點的芥蒂,會被壓住,因為他需要友誼,需要這個環境給予信心和回饋。
馬加爵心裏曾壓了多少的芥蒂,我無從考察。但是他終於爆發了,用一柄冰冷的鐵錘加上自己默默練就的肌肉。「他們說我作弊。。。還帶出好多事情」,他們不會說話,他們竟然那樣說話!他也有話要說,他有太多的話要說。但是他的舌頭可能不夠快,反應可能不夠強,他要面對一干好朋友的嘲笑,卻拿不出多少有力的東西去反擊。這些嘲笑或許本來性質並不嚴重,但是和從前的種種累積在一起,壓斷了他最後的理智神經。馬加爵不會說話,他的那幾個好朋友也不會說話。大家都不會說話的悲劇便這樣上演,釀成失去五條性命的苦果。
那四個冤魂是可憐的,他們也許沒有意識到,自己習慣的說話方式,是鴆殺自己的毒藥;而馬加爵更是愚蠢的。面對嘲笑,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實力和努力去說話,用自己的成績和作為改變贏得敬重。如果馬加爵將來事業有成,出人頭地,自然能堵住所有嘲笑他的嘴巴。但是他採用了最不智的說話方法。
馬加爵看得出是個老實人。但頭腦裡充滿了長期壓抑的恨意和極端。誰心裏都會有話要說。但是有話怎麼說?穿著背心褲子扔掉菜刀的李保田是個好榜樣:他也怒,他也爭,但是他內心有真修養,有真自信,並且掌握著說話的藝術。所以,同樣是別人眼中的老實人,一個最終贏回了電腦加敬重,一個卻等待法律的嚴懲;一個是真正的知識份子、智者,而另一個只是可憐的笨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幸好當時有個比他還凶狠的姜文,劈頭扔出幾句話糙理不糙的痞話,先鎮住了他,加上李老好幾十年的知識份子修為,終於無奈、委頓,擲刀在地、嚎啕不已。
當時的印象挺震撼的--原來那麼老實的人,被逼急了也是挺可怕的。
這個電影過去都好幾年了,那些鏡頭也漸漸在我腦子裡淡漠。本來這個世界就是心裏有話的人多,而能說話的人少,那些被譽為會說話的,還大多得先把自己改造改造,不是丟掉人格,化身成猥瑣的猴子,攀棵大樹,踩著高枝,從而聲高名遠,就是乾脆撕下或者加厚臉皮,玩一把新奇的無恥,也搶得到另類的發言權。溫良恭儉讓?真這樣的話,那就心甘情願地靠邊吧。這道理聽著刺耳,可相信大家都明白,遠的不說,在網上社會裏的種種現象又何嘗不是如此?
心裏有話的人太多了。相信馬加爵同學也是個心裏有不少話的半大孩子。當報紙上公布照片,單位裡貼出通緝令的時候,看著照片上那張多少透露著南方農村純樸的臉,我還是從他的眼睛裡猜出些許隱秘的訊息。
一個在條件落後的農村刻苦讀書併進入高等學府的人,心態或許是很複雜的。我從小在大城市長大,並沒有農村經歷,但是我還是試圖用我的理解去分析馬加爵可能遇到的待遇和內在的心理。他一定有著強烈的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願望,因為在目前的中國,農村這兩個字在不少城市人看來是蒙著土的標誌牌,而對於農村人自己,這兩個字可能就是直接壓在身上的土山。馬加爵曾經是努力和幸運的,他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步--離開家鄉,進入大學,城裡的大學,而且是不錯的專業。他的內心應該是志存高遠的。
那個在國內脾氣十足的北京人姜文,在紐約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天堂和地獄的滋味。對於馬加爵,昆明又何嘗不是他眼中的紐約?環境的巨變對一個人的影響說多大就會有多大,馬加爵也努力試圖讓自己更接近城市的生活方式,他努力地交那些城市孩子作朋友,甚至可能還為此曾經曲意奉承,改變自己。但是,他無論多麼努力,也不能,或者說從內心也不願改變自己的根:從小養育他長大的環境種在他血液裡的根。於是,無論是沉默還是苦修,他依然顯得與眾不同。
我們對於不同於我們大多數的行為或言語,總是或避開或調侃或排斥的--馬加爵遭遇的,極有可能是前面三者的全部。說的有點囉嗦並且沈重了,來個問題測試一下吧,如果你是城市人,你能不能保證自己從來沒有過任何歧視農村人的行為?如果不能保證,你採取過哪些有意無意的歧視行為?
大學生裡也存在這樣的歧視。大學生是剛剛成年的大孩子,這種歧視來源於環境和教育,可能是接近本能的反應,並非是功利的。對農村孩子表現出來的不適應、習慣的差異、偶爾的笨拙,乃至「落後」的品位,「土氣」的方言,不少城裡的孩子會覺得好玩,近乎本能地加以嘲笑和調侃,並藉以炫耀自己的聰明和時髦,他本人倒並無多少惡意。這也許並不妨礙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成為好朋友,事實上農村和城市孩子很多都成了好朋友。但是在這樣的友誼中,尤其是在經常被嘲弄一方的內心,誰能肯定毫無芥蒂?但是這一點點的芥蒂,會被壓住,因為他需要友誼,需要這個環境給予信心和回饋。
馬加爵心裏曾壓了多少的芥蒂,我無從考察。但是他終於爆發了,用一柄冰冷的鐵錘加上自己默默練就的肌肉。「他們說我作弊。。。還帶出好多事情」,他們不會說話,他們竟然那樣說話!他也有話要說,他有太多的話要說。但是他的舌頭可能不夠快,反應可能不夠強,他要面對一干好朋友的嘲笑,卻拿不出多少有力的東西去反擊。這些嘲笑或許本來性質並不嚴重,但是和從前的種種累積在一起,壓斷了他最後的理智神經。馬加爵不會說話,他的那幾個好朋友也不會說話。大家都不會說話的悲劇便這樣上演,釀成失去五條性命的苦果。
那四個冤魂是可憐的,他們也許沒有意識到,自己習慣的說話方式,是鴆殺自己的毒藥;而馬加爵更是愚蠢的。面對嘲笑,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實力和努力去說話,用自己的成績和作為改變贏得敬重。如果馬加爵將來事業有成,出人頭地,自然能堵住所有嘲笑他的嘴巴。但是他採用了最不智的說話方法。
馬加爵看得出是個老實人。但頭腦裡充滿了長期壓抑的恨意和極端。誰心裏都會有話要說。但是有話怎麼說?穿著背心褲子扔掉菜刀的李保田是個好榜樣:他也怒,他也爭,但是他內心有真修養,有真自信,並且掌握著說話的藝術。所以,同樣是別人眼中的老實人,一個最終贏回了電腦加敬重,一個卻等待法律的嚴懲;一個是真正的知識份子、智者,而另一個只是可憐的笨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提菜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