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被中共視為「反共」的小說《北京來信》

 2002-11-25 06:1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茉莉:日前北京的朋友來信告知,為了慶祝中共的十六大,哪些人被抄家,哪些人被銬走,就是一些可憐無辜的六四傷殘者,也被請進了中國政府指定的賓館軟禁,呼天不應。這些日子,我正在閱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的英文小說《北京來信》,驚訝地發現,中共紅色政權雖然換了不少「領袖」,但其製造的紅色恐怖,卻是五十年一貫制,沒有改變多少,這些在美國作家賽珍珠的筆下早就有生動的描述。

《北京來信》是被中共當局視為「反共」的一本小說。由於它「明顯地流露出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敵對情緒」,具有深摯中國情結的賽珍珠,在晚年被拒絕訪華。經受了這個沈重的打擊,賽珍珠一年後在鬱鬱中去世。近年來,長期被冷落的賽珍珠作品再一次成了熱門文學,中國人開始認識到,這位諾獎得主原來是「中華民族的友人」,在推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起過很大的歷史作用。但《北京來信》這本「反共」作品,國內大概是不敢翻譯和介紹的。

其實,《北京來信》是一個相當溫馨的愛情故事。賽珍珠以女性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超越種族的愛侶的悲歡遭遇。故事情節比較簡單:1950年,共產黨佔領了北京,伊莉沙白被迫離開她半中國血統的丈夫格納德,帶著年幼的兒子回到美國家鄉。多年的分離,伊莉沙白依靠心中對丈夫深摯的愛,靠著對未來重聚的夢想,頑強地支撐著、等待著。

伊莉沙白就這樣等待著,等待著,直到等來丈夫的最後一封來信。在以前的信中,格納德這位熱愛中國甚於美國的混血兒,對共產黨的新政權充滿了信心。他甘願與美國妻子和兒子分離,留在北京一所大學任教,為母親的祖國貢獻才華。然而,不久他就為自己的選擇後悔了。在最後一封給妻子的信中,他絕望地寫道: 「我親愛的妻子:首先我想說我必須說的,讓我告訴你,我愛的僅僅是你。不管我現在做了什麼,請記住,我愛的是你。如果你再也收不到我的信,你要知道,我在心裏每天給你寫信。」

格納德告訴伊莉沙白,他被迫娶了一個中國妻子,因為中共新政權不相信他的忠誠,他必須徹底否定自己的過去,必須詛咒自己那一半美國血統。而後,格納德不再給伊莉沙白寫信了,而他新娶的中國妻子梅蘭,卻經常和伊莉沙白保持聯繫,告訴這位美國大姐,她們共同所愛的男人的生活情況。

故事的結局是悲劇性的。梅蘭在最後的信裡通知伊莉沙白:格納德長期被中共新政權監視,他忍受不了那種生活,痛苦思念在美國的妻兒,終於有一天,當他試圖通過逃亡印度回到美國,被中共秘密警察開槍打死。

賽珍珠在她開始寫作時就曾宣稱:「我不喜歡那些把中國人寫得奇異而荒誕的著作,而我的最大願望就是要使這個民族在我的書中,如同他們自己原來一樣真實正確地出現,倘若我能夠做到的話。」(《勃剋夫人自傳略》)由此看來,賽珍珠是要寫真實。

《北京來信》是賽珍珠人道主義和自由主義立場的體現,這部小說本質的真實性,至今還在被中共政權的倒行逆施所證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