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間《文匯報》報導,十年前中國和以色列建交時,以色列只有十個中國人,十分「珍稀」。今天在這片只有2萬平方公里硝煙炮火瀰漫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就有1-1.5個福建人。
報導說,以色列高科技人才和大學生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全球最高,是世界唯一研究人才過剩的國家。然而,其勞動力市場特別是建築業、農業的廉價勞力非常缺乏,多年來一直輸入外籍勞工,相當部分來自中國。今天,誰也說不清中國在以色列的勞工有多少。在中國駐以使館登記在案的是七八千人,新聞媒體報導是一萬多人,以色列官方的數字卻是2-3萬人。這是由於逾期滯留或非法進入等原因,以色列有大量中國勞工沒有統計。
據官方統計,2001年歲末福建在外勞務人員近6萬人,居全國第一,涉足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廈門累計已有近5000人次到過以色列務工,莆田目前在以色列的還有4000多人。
報導說,福建勞工在以色列工作、收入和生活狀況差異很大,各勞務公司的勞工情形大不一樣,非法滯留者處境最差。總之,他們在以色列變成了一臺掙錢的機器,干最大限度的活,花最小限度的錢。由於語言等方面的障礙,福建勞工平時很少外出,勞務公司也經常提醒他們注意安全。他們每月要向公司交100美元左右的伙食費,每月還要交100-200美元的住宿費,因此,他們除了週末到市場買菜外,平時基本上就是從宿舍到工地,兩點一線與當地社會幾乎沒有交往。他們很少與家人聯繫,儘管也想家,但在以色列100謝克爾(約200元人民幣)一張的IP電話卡,只能打60分鐘,為了省錢他們很長時間才與家人通一次話,也很少給家人寫信,因為經常寄不出信也收不到回信,幾乎與國內隔絕。
報導說,近來,巴以衝突日趨激烈,自殺爆炸和槍擊時有發生。但是不安和驚恐並沒有讓他們不敢出門或打道回府,每個月1000美元左右的工資誘惑力實在太大,許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掙不到足夠的錢是沒有臉面回家見親人的。」
中新網
- 關鍵字搜索:
- 以色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