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鎔基既然不再是中國政壇的焦點,他也就有可能安安靜靜地退出政壇了。但是問題可能不是那麼簡單。最近國際上有很多人總提到一個問題:「一個沒有朱鎔基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子?」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中國之大,局面之變化並非任何一個人所能為。但另一方面,人們也確實感到,朱鎔基當政後為國家做了很多一般政治人物所不願意做,或者作不好的事情。一個有朱鎔基的中國肯定和一個沒有朱鎔基的中國是不一樣的。那麼到底在哪些地方會不一樣呢?這裡先來談談朱鎔基和高層政治的問題。
朱鎔基給外界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他的個性。政治人物不應當有太多的個性,有太多個性的人少有成為政治人物的可能。但朱鎔基剛好成為了政治人物,並且是個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這一點就注定朱鎔基要給世人留下一般政治人物所沒有的印象,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朱鎔基風格」。更進一步,我們可以說,朱鎔基是個典型的問題解決型(problem-solving)政治人物。朱鎔基具有技術官僚的背景,沒有或者少有意識形態的制約,看待問題的主要目標是要解決問題。
這些是朱鎔基的長處,使得他能夠幫助國家解決諸多的問題。但是,朱鎔基在高層政治中也面臨很多的政治制約。從意識形態上說,高層往往是個講政治的地方,對講政治不那麼重視的朱鎔基往往處於一個不利的地位。如果朱鎔基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夠講一些政治,他的環境可能會好一些。不過,這兩者實際上是不可同時實現的。我們看到多數官員是光講政治,而不講問題的解決的。
從組織等級上看,朱鎔基在黨內位居第三,處於江澤民和李鵬之下。朱鎔基行事必須小心翼翼,一方面必須把事情做好,但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功高蓋主。這一點是很明顯的。例如,在很大程度上說,朱鎔基在李鵬手下所取得的成績比其任總理之後的還要大。國有企業改革的最困難時期就是在那個時候度過的,軟著陸的過程就是在這個時候完成的。98年任總理後,朱鎔基也進行了諸如國企改革、國務院機構改革和反腐敗那樣的大事情。這些大動作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像朱鎔基那樣的個性的領導人才能做得出來。換一個領導人,事情可能不會這樣。但是,所有這些事情都是不盡人意,大概也不盡朱鎔基本人的意願。
朱鎔基之所以能夠這麼做,主要是因為他代表的是國家發展的大趨勢。因為如此,高層在很多方面是支持朱鎔基的。可以說在很多問題上或者在中國發展的大方向上,高層具有很高的共識,有共同的利益。可以想像,沒有高層的大力支持,這些規模巨大的改革動作的實施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事情並不是那樣的簡單。所有這些事情都具有政治性。在很多時候,朱鎔基是在孤軍作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反腐敗、國企改革等方面都是這樣。事情做到一定的時候,它的政治性就會顯現出來。這個時候,朱鎔基的問題和麻煩就出現了。國有企業改革產生大量的失業和下崗工人;反腐敗運動往往涉及到複雜的政治關係甚至高層本身的利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會產生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所有這些並不是朱鎔基一個人所能面對和承受的。這個時候,高層領導人的政治共識變得尤其重要,但是可悲的是,並不是每一個高層政治人物都願意承擔政治責任的。一些人不僅不想承擔責任,而且還把責任推給他人。這是朱鎔基的一個悲哀,也是中國政治的悲哀。但政治的本質往往驅使領導人在關鍵時刻變得自私自利。
在高層政治中,像朱鎔基這樣的人物並不多見。現在朱鎔基的頂峰似乎已經過去,人們也很難希望再有一個朱鎔基出現,甚至可以說,更多的人並不希望再出現一個朱鎔基。但不管怎樣,朱鎔基已經在中國發展的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
--原載《信報》中國局勢專欄 (鄭永年 7/17/2002 1:41)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鄭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