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猜謎的最大謎面當然是,江澤民會否保留──進而保留哪個──最高職位?這方面眾說紛紜,且不斷有新版本出現,在此不贅。
僅次於此,但也有直接相關的問題是,被鄧小平隔代指定的接班人胡錦濤今後能掌握多少實權?而這個問題的另一個提法經常是:現任政治局候補委員的江澤民大管家曾慶紅,在這次權力洗牌中能爭取到哪些職權?此外,胡曾將來的關係朝甚麼方向發展變化?、是一主一輔地共享權力,還是漸行漸遠後一方淡出,抑或勢不兩立最終決一雌雄?
曾慶紅位不高而權重
這些問題的提出本身是不尋常的。因為胡錦濤與曾慶紅兩人本不是處於權力網的同一個層面上。胡在定位王儲的政治局常委位子上已經兩屆十年,而曾慶紅擔任政治局候補委員也只有一屆五年,何況中間出現多次機會,他終無法轉正。足見阻力之大。(如果細析這些阻力,也應分辨哪些來自他個人的因素,哪些來自他與江澤民的緊密關係及作為上海幫二號人物的因素)。
但有意思的是,不管對曾這個人喜歡還是不喜歡,評論家還總是把他跟具有正統第一接班人地位的胡相提並論,很少人覺得這不匹配。關鍵是曾十幾年來,位雖不高而權甚重,他對江的影響力超過其他任何人。甚至可以說,在一定時期內,曾對江的「邊際價值」大於江對曾的「邊際價值」,即江對曾的需要程度超過曾對江的需要程度。這當然跟曾的背景有關。
曾慶紅是中共前內務部長曾山之子,母親鄧六金是為數不多的長征女幹部,當過華東保育院院長,當年保育之人,早已開校散葉,大多繼承父輩成黨國楝梁。而鄧六金後來更任過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辦公廳副主任。曾慶紅的這一家庭出身,使他較早地瞭解了非圈內少數人外絕難聽聞的中共高層政治情況,自然更布下了今後可以使用的人際網路關係。曾後來成為「太子輩」的重要實力人物,也源於此。在江澤民被臨危授命化裝入京當名義上黨的第一把手時,最缺的資源之一就是曾慶紅幾乎先天擁有的。
起步較遲涉入政壇晚
不過,話說回來,曾慶紅本人早期對這些資源作政治上的開發利用,看來並不有力,至少並不有效(甚至有人提出,他以前不熱衷於跟其他高幹子弟多所交往)。明白本人的政治生命也不算早熟,與同儕比,他的政治資歷遠不深厚。他二十四歲從並非名牌學校的北京工業學院自動控制系畢業,此後在解放軍部隊及第七機械部的科室當個技術員。七十年代初還到廣東、湖南的生產基地下放勞動。七三年未回七機部。其後才先後到北市國防辦、計委辦公廳、能源辦、石油部外事局、海洋石油總公司等任職。官銜最高未超過副局級。
當他一九八四年從藉藉無名的南黃海石油公司黨委書記任上調往上海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時,比他年輕兩歲多的吳邦國(時任上海市委常委、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卻早在兩年前即一九八二年的中共十二大上獲選為中共候補委員。而時任市委秘書長的黃菊兩年後才把這個職位傳給曾慶紅,而黃菊一九八七年當上中央候補委員時,曾仍與中央的職位沾不上邊。即便在市委組織部,後來當曾慶紅副手的趙啟正(現任國務院新聞辦主任),也曾經在一九八二年當選過中共十二大代表,當時趙還只是航天部上海廣播器材廠的副廠長。
當然黨內資歷也並不真正代表一切。儘管吳邦國和黃菊早已在一九九二年和一九九四年先後成為政治局委員,比曾慶紅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還要早,目前政治局成員中有多人比吳、黃的資歷更深,在中央工作的時間更久,但今天各方提到能與胡錦濤交下手的人還是非曾慶紅莫屬。
高幹子弟和平民子弟從政的比較
政治實力上的這種「位低勢高,後發先至」現象,其實值得作一探究。
高幹子弟在文革後特別改革開放後熱心從政而有公認政績的人比例極少。這跟他們在歷次運動中目睹或親歷中國政治的反覆無常及殘酷無情有關。他們可能較早地從紅牆內側,從政治大戲臺的帷幕後面,窺見了一幕不足與外人道的戲中戲,他們相對不容易被炫目的政治戲裝所迷惑,為花哨的唱詞所感動,因而大多不會像平民出身的幹部那樣真心實意腳踏實地投入他們自己也不相信的所謂政治。何況他們的父輩也多不讓下一代純靠政治吃飯。君不見,絕大多數高幹子弟念的都是理工科,鮮有學文科政治的。看來那些無產階級政治家最不屑的恐怕就是中共自己的那種政治。尤其是商業大潮捲起後,更少人願意專吃政治飯,更不用說有人沾上銅臭血腥或錢財官司,已沒臉再回政壇了。
相反,那些對中國政治內情不甚了了的普通家庭背景的子弟,如果家族裡有幸未受過甚麼政治衝擊,可能反而熱衷政治,不少人學生時代就孜孜以求政治方面的上進發展,把各級黨組織發出的每一句號召當作真理。實際上他們有些人也比較頭腦簡單而易服從。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對某些人一點都不痛苦,因為他們更擔心的是自己沒機會被安裝到強大的國家機器上。他們被切斷歷史,封鎖信息,因而目不斜視,勇往直前,決意吃苦耐勞、身先士卒。其實政治上的效益──成本比較高。其中有些智商不低又遇上「伯樂」的人,就更容易做出上級和群眾所要的「政績」來,從此選入某個梯隊,出人頭地。這些人數量上大大超過高幹子弟,可供選擇的其他出路又比後者少,因而在黨內資歷的累積上會起步早,時間長、耐性足。但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他們政治潛力的發揮則遠不如高幹子弟那樣,有力和迅速,旦出了問題,則防禦力和存活率會低得多。
在上海進入政界
曾慶紅真正從政是到上海工作之後才開始的。其時,由於鄧小平、陳雲等大佬已有每年來上海過年度假並接見上海領導班子的習慣,由此曾慶紅也提高了他在中央最高層面前的曝光率和能見度。
不過,曾慶紅畢竟在上海算是以「空降部隊」的方式起頭的,與那些長年在當地工作的幹部比,欠缺地利人和。而與吳邦國、黃菊最初時比,在黨內職務上的差距,至今還存在著。當然十六大上,如果如多數人所預料的,曾慶紅跳躍式進入政治局常委,形成一個新的權力平臺後,原先的格局就被打破,且不說吳邦國,黃菊未必都進常委,即使進入,其勢能也不如曾慶紅。倘如是,曾慶紅在必要時會聯合上海幫的新常委與胡錦濤交手。
與胡錦濤相比的優勢和劣勢
與胡錦濤相比,曾慶紅在正統性地位及人緣方面顯然處於劣勢,近年來他一直被認為是大內總管,深不可測,難以接近的角色。而胡錦濤則被看作是誠懇、謙虛有親和力的人物。
這兩人的思想個性差異是很明顯的。試舉一例。去年胡錦濤訪問歐洲,有法輪功人士跟隨示威抗議。在被海外記者問到對法輪功的看法時,胡一臉認真地說:「我真想出去對這些人做思想工作,跟他們說,你們都受人家騙了,多可憐啊。可是這裡負責保安的人出於安全的理由,不讓我出去。」看到電視鏡頭裡胡錦濤那樣的神態和表情,實在不容人懷疑他的真誠。這就是胡錦濤。這是他最強項和最弱項的綜合表現。
但是如果換了是曾慶紅,如果他還有八十年代時一半的城府和世故,就不會對海外記者說這幾句話。實際上,幾年來海外媒體幾乎就沒有錄到過曾慶紅對敏感問題看法的完整的話。人們可以從許多方面去比較評說胡、曾兩人,而上面一段,是最簡單明瞭的一種比較。
至於兩人將來的關係,由於各自有上述特點,就可能出現各種前景,從取長補短「相忍為國」到明爭暗鬥一較短長,現在都不能排除。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從太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