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微醺写下〈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组图)

 2024-09-09 1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冯承素临王羲之《兰亭序》
公认最接近王羲之原迹的摹本是冯承素兰亭集序神龙本〉。

现代生活“忙、盲、茫”,世事多变、压力爆表、人际疏离⋯⋯如何寻觅一方心灵的平静?人生辽阔,古往今来多少故事。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与古人为友,遨游翰墨天地,在古典书画中打开新视野,为心灵充电,为生活加分。

官二代王羲之“坦腹东床” 率性洒脱

说到书法,自然会从“书圣”王羲之和“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说起。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303 年∼ 361 年),出身背景显赫的琅邪(今山东)家族。王氏家族势力庞大,出过无数达官显贵,按今天的话说,王羲之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官二代、富二代。

然而西晋末年兵祸不断,匈奴入侵导致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年仅10 岁的王羲之跟随家族南迁。叔父王导协助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稳固政权,建立东晋,后官拜丞相,大批王家子弟也随之入朝为官。

当时的太傅郗鉴想为才貌出众的长女郗璿找对象,听说王家青年出类拔萃,就派使者向丞相王导求婿。王家子弟们得知消息,个个摩拳擦掌,精心修饰容貌,希望被选上。王导很难决定推荐哪个子弟为好,便告诉郗鉴的使者说:“我家子弟都在东厢,你自己到那里去选吧。”

使者看罢后做不了主,回去禀报郗鉴:“王家儿郎都不错,但听闻选婿都很紧张拘谨,唯独率性洒脱的王羲之不当一回事,照样坦胸露肚,躺在东床上吃着胡饼。”使者回报后,选婿结果跌破众人眼镜,郗鉴竟然选上特立独行、不矫揉做作的王羲之,因而留下“东床快婿”、“坦腹东床”的成语。郗鉴选婿可真是押对宝了,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日后也成为鼎鼎有名的大书法家,父子并称“二王”。

元钱选绘〈王羲之观鹅图〉
王羲之为人胸怀坦荡,生性淡泊。图为元钱选绘〈王羲之观鹅图〉。

王羲之生性淡泊,虽出身名门世家,却不想发大财,也不喜欢做官。朝廷屡次征召为官,甚至封他做“护军将军”,他还是推辞不受。看似不知好歹,其实家里有金山银山,不愁吃穿,王家当官也不欠他一个。扬州刺史殷浩爱其才,多次恳切劝说其为国效力,终于打动爱国忧民的王羲之出仕,任右军将军、会稽内使,人称“王右军”。

不爱做官的王羲之爱啥呢?当然是爱写字了。书香门第的王氏家族是书法世家,王羲之自幼受到薰陶,加以父亲王旷和叔父王廙的启蒙,非常喜爱书法,后来又拜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卫铄,272年∼349年)为师。王羲之拥有学习书法的良好环境,涉猎广博,各体皆精;笔法精妙,结体遒美;尤精研体式,将秦篆、汉隶等不同笔法融于真行草体中。唐朝人称誉他:“兼撮众法,修成一家,为万世宗师。”

兰亭曲水图,山本若麟绘,1790年,绢本着色
“曲水流觞”源于上巳节水滨“修禊”。图为山本若麟绘〈兰亭曲水图〉。(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公有领域)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精妙绝伦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会稽内史王羲之邀约文人雅士、自家子弟41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崇山峻岭、茂林脩竹”环绕的兰亭曲水边举行“曲水流觞”雅宴。“曲水流觞”源于古人在上巳节到河边用香薰草药洗濯除垢,祓除不祥的古老习俗,称为“修禊”。不只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官员都流行结伴去水滨大洗特洗,后来逐渐演变为临水宴饮、郊外踏春等。

晋朝名士举行修禊雅宴时,从人工做的曲折水道上游,放下以荷叶等容器盛装的酒杯,顺流而下。看酒杯搁浅在哪儿,最靠近的人就要拿来喝,并作一首诗,作不出来的人得罚喝一大杯酒。大伙儿相聚抒怀,融于天地之间,让清流洗涤身心,好不畅快。最后统计的结果,有人赋诗一篇,也有写出二篇的,共得诗作37首,而被罚酒的有16人。

大家公推德高望重,书法、文章、人品最好的王羲之,为雅集所写的诗集《兰亭诗》写序。王羲之在微醺的状态下,以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洒出28行、324字,文辞优美,书法精妙绝伦的〈兰亭集序〉。文章先描述山水之美、聚会之乐,再抒发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慨叹。序中王羲之写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道出后世的人看待今天,就像今天的人看待从前一样,体悟生命终将生生不息的哲理。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字数最多,体势变化多端;笔墨、结体、映带、布局绝美,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全文20余个“之”字,各有不同样貌,被称为“右军新体”,是隶书演变到行书的代表作品。据说王羲之酒醒后曾反复书写数十次,再也写不出这种超高水准,他说当初有如神助,哪里是自己能写出来的呢?〈兰亭集序〉存世刻本、摹本、临本众多,公认最接近原迹的摹本是冯承素的〈兰亭集序神龙本〉。

唐太宗派萧翼“卧底” 智取〈兰亭集序〉

可叹的是王羲之的作品几经战乱,所剩无几。著名的“书法家皇帝”唐太宗是王羲之的头号粉丝,曾重金在民间征求遗墨,独不见魂萦梦牵的〈兰亭集序〉。后来得知被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徒弟辩才和尚藏于永欣寺中,但辩才一口否认,唐太宗莫可奈何,派出御史萧翼“卧底”,费尽心思终于获得。唐太宗龙心大悦,命当朝书法家褚遂良、欧阳询和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等勾摹数本,分赐给大臣、诸子。后来,画家阎立本据此绘出名作〈萧翼赚兰亭〉。

唐太宗对〈兰亭集序〉视若珍宝,日理万机的他白天已经够累了,晚上睡觉时甚至还着迷到“夜半起,把烛学”的地步。据说他爱此帖入骨,不愿与之分离,遗命儿子唐高宗将真迹殉葬昭陵。

然而,五代时期出现一个盗取17座帝王陵墓的节度使温韬,盗了昭陵却不见宝物清单上有此帖。后世揣测〈兰亭集序〉的下落,真相扑朔迷离。有说唐太宗被误解,〈兰亭集序〉已当“传家宝”传给唐高宗;有质疑唐高宗不听话,根本没将〈兰亭集序〉放入昭陵,而是私藏于自己和武则天的乾陵;有说温韬未仔细清查,或找错了昭陵的入口,真迹还深埋在昭陵更隐秘之处;还有说〈兰亭集序〉不敌岁月侵蚀,早就灰飞烟灭了⋯⋯人间蒸发的千古名作,留下待解的历史谜团。

(转载自《看杂志》第259期)

来源:看杂志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