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重庆“毛血旺”究竟是一道什么菜?(组图)

 2024-11-08 11: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毛血旺
毛血旺

提到重庆江湖菜,怎能不提“毛血旺”?这道菜发源于重庆沙坪坝的磁器口古镇,民间的老百姓说:“到了磁器口没吃毛血旺,就等于没有去过磁器口”。毛血旺以其浓烈的麻辣、丰富的食材和独特的制法闻名。那么这道菜为何叫“毛血旺”呢?这个“毛”字究竟是指什么?

毛血旺的来历

“毛血旺”的“毛”,其实是重庆的方言,是“冒”的谐音。在川渝地区,“冒”一词常用于描述烫煮或加热的烹调方式,例如冒菜。毛血旺因此得名“冒血旺”,只是叫久了便成了“毛血旺”。

关于毛血旺的起源,传说与明朝建文帝有关。相传,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时,曾流亡至重庆磁器口镇的宝轮寺。当时饥渴交迫的他,敲开一家屠宰场的门,希望能讨些食物来填饱肚子。主人见他可怜,便将刚煮好的骨头汤、猪血一并煮沸,建文帝吃着这碗飘香的汤,配着冷饭,竟感到鲜美无比。这便是“毛血旺”的雏形。

这家屠宰场的附近就是宝轮寺。当时宝轮寺规模宏大,殿宇多达十六座,佛像达三百余尊。建文帝隐居于此,为确保他的安全,臣子们在寺内佛像后挖出一条暗道,直通至码头上方的“滑嘟嘴”。码头下方千米处,位于鹅卵石河坝尽头的地方被称为“九石缸”,据说建文帝为复位所准备的金银宝藏便藏于此。这段历史为当地留下了“九石缸,九道门,九道门里藏金银”的民谣。因建文帝曾在此隐居,宝轮寺也被称为“龙隐寺”,而磁器口则称为“龙隐镇”。到了民国初年,因当地盛产瓷器并从古镇码头外运,逐渐改名为“瓷器口”,后来音转为“磁器口”。

到了20世纪40年代,沙坪坝磁器口水码头的王姓屠夫,每天将卖剩的猪肉杂碎低价出售。他的妻子张氏觉得可惜,便在街头支起小摊,用猪头肉、猪骨、豌豆熬汤,再加入猪肺、肥肠等杂碎,并佐以老姜、花椒、料酒小火慢炖。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将生猪血直接放入汤中煮,发现猪血越煮越嫩,汤味愈加鲜美,这一锅现烫现吃的“毛血旺”因此诞生了。

猪血
猪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毛血旺的传统样式逐渐演变,融入了火锅和江湖菜的特色,加入更多荤素食材。由于人们的口味愈加偏重,单一的豌豆和猪杂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口味,于是又加入了鳝鱼片、毛肚、火腿肠、黄豆芽等食材,汤汁更添麻辣醇厚,有的甚至直接使用火锅底料来调味。自此,一道鲜红油亮的毛血旺风靡全国,成为重庆江湖菜中的经典美食。

毛血旺
鲜红油亮的毛血旺。(以上图片均来源:Adobe Stock)

毛血旺食谱

食材

鸭血、毛肚、千层肚、豆腐、脆皮肠、蘑菇、豆芽、大蒜、大葱、生姜、花椒、辣椒

调味料:1大匙生抽、1大匙豆瓣酱、火锅底料

作法

①先将大葱切段,姜切片,大蒜切末。将干辣椒剪成小段,与花椒一同泡水备用。再把自己喜爱的底菜,如豆芽、蘑菇等,清洗干净,备用。

②将鸭血和豆腐切成厚片;毛肚洗净后切片;将脆皮肠顶端切十字,放一旁备用。

③锅中倒油烧热,放入葱段、姜片爆香,再加入豆瓣酱和火锅底料翻炒至出红油。

④加适量的水煮开后,捞出锅中的调料渣,再加入盐和白胡椒粉调味。将底菜(如蘑菇、豆芽等)煮熟捞出备用。

⑤将煮熟的底菜盛入大碗中,再依次放入豆腐、鸭血煮熟。最后放毛肚和脆皮肠煮熟,将所有煮好的食材放入大碗中,倒入煮菜的汤汁。

⑥再另起锅加多一些油,放入泡水后的辣椒和花椒炒香,再加入蒜末翻炒出香味。

⑦最后,将炒好的辣椒油倒在煮好的菜上,最后撒上葱花及香菜增香。

小贴士: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辣度。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