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尖沙咀(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8月27日讯】自三中全会后,京官提出“香港要改革”,在香港社会引起关注和讨论,显然,香港有不少人对“香港要改革”感到有些“突然”,甚至“不太理解、不太适应”。
改革开放在内地已经说了四十多年,许多香港人认为,改革是内地的事,这些“与我何干”呢?不少人对“香港要改革”感到不习惯,其一原因是回归之时,不是说香港要“五十年不变”吗?但这种想法在新形势下的“新.香港”,显然已经是不切实际,单是看2020年的国安法、以及今年的廿三条立法,对香港的政治、法治、管治,甚至经济社会民生都已经带来翻天覆地的“改革”,当然是好是坏大家心中有数,但如果一味只是讲保持不变,显然就是自欺欺人。
在今年的施政报告发表前夕,我希望透过一系列的讨论“抛砖引玉”,由大家关切的实际生活,探讨“香港要改革”会发生什么样的制度变化,由楼市及地产霸权、政府财政状况及税制、到经济及货币模式转变,甚至是融入大湾区可能出现的“边境消失”,讨论一下未来可能出现的改变。
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早前会见访京的财政司长陈茂波时,明确表示香港要“识变、应变、求变”,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发展,并“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把握机遇,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加快推进香港由治及兴”,公开呼吁香港要改革。
现实是2019年社会运动之后出现的政治全面收紧,甚至与西方国家几近“全面割席”,香港失去往昔“超级联系人”角色,谁都清楚今天香港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所谓“识变、应变、求变”,仍然未有回应最核心问题:“点变”?目前香港更严重的问题是政府对如何改革莫衷一是,中央又没有明确指示,结果是政府没有一套完整、全面、系统性、长远的改革和发展计划及策略向外展示,商界及整体社会也面对不明确的未来。
所谓“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就是要打破地产霸权垄断?
所谓“变”必然有一个核心的慨念:“有破有立”,一定是有人得益,亦有人的既有利益受到损害,那么谁会是改革的输家?习近平早在回归廿五周年时已提出香港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篱”,近日夏宝龙亦有再重申这个打破固有利益的说法。连中央也多次公开呼吁,惟到今天都是只闻楼梯响,社会上看不到任何具体改变,就知道港府高官及公务员,始终不敢承认香港社会存在着“既得利益集团”,实质上则是政府与商界利益高度绑缚,难道要牺牲自身利益吗?
论到香港的所谓“固化利益”,大多数人都不难感受到小撮商界垄断资源,即是讲了很多年的“地产霸权”,令他们生活受尽高昂楼价、房租铺租压榨,创业活力从而被扼杀。而面对市场的放任扭曲,政府政策又经常偏帮不同行业或市场上的大额持份者,没有充份减低新人进场成本。以土地政策为例,从来高地价政策不止是肥了地产商,也跟政府财政收入攸关,这可不是单凭首长的勇气和魄力就可以解决。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近日撰文谈论旅游、竞争、改革和产业政策,同意香港的经济要转“型”升级,而其理解“转”型要有舍才有得,一脚不能踏两船;他特别提及香港与内地城市的竞争,香港的价格高,因经营成本高,当中不外是经营场地的租金和人员工资高,他相信本港有能力作调整,而不至于引发房地产市场和衍生的金融问题。工资问题上,也有办法减低经营成本而不影响港人的收入。
梁振英的说法无疑就是他当年上任特首后,锐意打破“地产霸权”的延伸,我在去年底撰文《恶意不投地?地产霸权的最后挣扎》已提出去年政府地皮接连流标,反映的是大财团大发展商“恶意不投地”,原因是避免被“揼心口”,向政府“进贡”买地收入帮补财赤。当时已有评论批评地产商故意出低价迫使土地流标,令将来港府土地贱卖引致库房收入大减,甚至出现财政赤字。
以上月政府恢复卖地推出的沙田小沥源源顺围用地,最终由新地以最高出价6.19亿元中标,每方呎楼面呎价不足四千元,已是当区近八年来最低,但翻查其他10个落选财团的入标价,连同新地在内仅有三个出价是高于三千元一方呎,最低出价的楼面呎价仅是1092元,可见“恶意不投地”的情况仍然存在。
中环近日流传一种讲法,富豪圈中耐心等候着中央回心转意,放弃“警察政权”治港政策,让传统以经济为施政中心的技术官僚重新掌政,但显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是错判形势。由梁振英、林郑月娥到现任特首李家超,他们均有意识一步步与地产党拉远距离,实际上北京管治香港的思维模式已完全改变,地产商在中央领导人眼中的地位,与以前已经变得并不一样。
习近平回信“宁波帮”变相向“地产党”施压要求作贡献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突然回信包陪庆、曹其镛等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在政界及商界引发一场震荡。实质上信中内容乏善可陈,但习近平突然向商界示好,就引发一连串揣测甚至阴谋。为何在三中全会召开后有此举动?而且对象是早已在香港势力式微的“宁波帮”,而不是仍然掌握着香港经济命脉的地产党?这对近日不断提出“香港要改革”的特首及政府高官又有什么启示?
显然,习近平这种借表扬“宁波帮”实质是向地产党喊话,因为大企业家如李嘉诚在大陆的资本投资已大幅减少,甚至过去近两年在香港亦没有新投资项目,其他本地发展商亦因为高负债在港发展的意欲也不高,北京今次是藉着“回马枪”点名赞“宁波帮”爱国,实质是对其他港企施压,要实施习近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不要只问回报,应该要负上更多责任,增加在大陆及香港投资。
北京要破除香港的“地产霸权”已经是不争事实,但香港楼市与经济息息相关,单是地产与金融已经占了整体经济总量八成,而高地价政策亦是支撑整个香港公共财政重要支柱,目前香港楼市持续低迷,正逐渐威胁港府的财政模式,地产发展商以低价投标,重创本来已经低迷的楼市。政府在2023至2024财政年度的土地收入创2007年以来的新低,今个年度可能只会更加恶劣。没有了高地价政策香港的税制又会作出怎样的翻天覆地变化?下星期我们再探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