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港花巨大气力发展旅游业 值得吗?(图)

 2024-05-28 08:5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香港
尖沙咀游客(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5月28日讯】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近日接见香港政府官员时首次提出的“无处不旅游”理念,迅即触动特区政府最高层神经,政府上下启动巨大资源发展“盛事经济”,并公布逾百项盛事及其他旅游措施,可说是向夏宝龙交足“功课”。不过翻查统计数据,旅游业即使在疫情前,占香港经济比重仅是数个百分点,并非重要经济支柱,甚至在“十四五规划”中旅游业并非八大经济中心之一,恐怕政府花巨大气力发展旅游业,不单做成“盛事疲劳”,甚至是药石乱投,最终浪费时间资源错失真正令香港经济“由治及兴”的时机。

夏宝龙5月初会见文化体育及旅游局长杨润雄时,首次提出要树立“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提到香港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发展好旅游业对全力拼经济、谋发展非常重要,要把香港“最佳旅游目的地”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夏宝龙这个指示,迅即成为特区政府的最高政策“指示”。行政长官李家超上周宣布,今年的香港盛事由1月时估计全年150项,加码至214项,即每两日最少有一项盛事,增幅逾四成,预计全年吸引约170万旅客参与,产生约72亿元消费额,经济增加价值大概43亿元。

下半年举办106项盛事中,逾15个属全新项目,包括香港演艺博览、创科旗舰活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亦会再度举行。其中又以“会议及展览”项目属最多,有42个,包括以已故填词人黄沾以及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为题的展览;另外“文化艺术及创意”项目及“体育盛事”分别有25个及15个,当中包括由逾1000名武术及舞蹈界代表、提供逾60场表演的“武林盛舞嘉年华”。有官府中人指出,逾百项盛事及其他旅游措施,既有旧有一年一度的活动,亦有因应夏宝龙要求而策划推动,可说是向夏宝龙提交的第一份“功课”。

两日最少就有一项盛事,有立法会议员已提出会否做成“盛事疲劳”?而且部分活动是否有吸引力真是见人见智。更可怕的是过去一年香港旅游业复常之际,政策配套却是出现连番失误,由去年邮轮码头多次接待访港旅客交通配套不足,到烟花汇演未能安排足够关口予内地旅客通宵过关,到最近本用作“盛事经济”打响“头炮”的国际迈阿密邀请赛闹出“美斯之乱”,事后却被揭发审批粗疏,这些问题难保不会再次发生。

旅游业非八大中心去年GDP占比仅只有半成

香港旅游业虽然号称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与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及工商服务业多年来并列为香港四大支柱行业,但对经济增长贡献一直并不显著,由2002年开通自由行之前占GDP比重仅2.9%,到2012年即开通自由行近十年后,占比亦仅只有4.7%,可见四大支柱说法其实是“名不符实”。

到2019年疫情前,按政府统计处数字,旅游业增加值的贡献全年是986亿元,占GDP比重是3.6%,换言之即是比2012年反而有所倒退,之后的三年因为疫情影响政府采取“动态清零”,整个旅游业可说是彻底“清零”,对经济贡献在2021年较疫情前大跌97%,降至仅23亿元,当年占GDP比重仅0.1%,而全港旅游业就业人数亦跌至仅有二万多人,可说是整个旅游业界当年是“全灭”。

好了,到2023年全港复常,所有旅游限制全数取消,旅游业算是全面复苏,对吧?但由于香港要跟随“国策”,比起其他邻近地区的复常时间特别是新加坡迟了足足近一年才开关,因此出现了所谓“疤痕效应”,即是外来旅客对香港的严苛防疫限制产生了负面观感,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候,就会自然避开这个目的地。

在疫情前的2018年,香港的入境旅客人次达到约6,500万人,而在去年全面通关后,仅恢复到2018年的一半,约3,300万人,远低邻近新加坡恢复了八成的水平。而今年预计的人次会是在4,300万至4,600万左右,即使顺利达标,亦仅是疫情前的七成半水平。

为了证明旅游业的重要性,有报章引述政府消息称,根据最新公布的GDP增长,虽然整体增长2.7%,但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输出却增长逾8%,显示政府的旅游策略见效。但这无疑是“断章取义”的说法,按统计处数据,2023年旅游业增加值尽管按年急增13倍达到1650亿元水平,但占GDP比重仅是5.5%,而计及今年首季刚公布的经济报告,旅游业对本港经济贡献477亿元,占经济比重增至6.1%,但仍然说不上是重要经济增长环节,与金融服务及贸易物流业占比各均逾两成,明显有巨大差距。

盛事经济仅为回应中央“交功课”资源错配恐失复常机会

我们拆细“盛事经济”活动,政府预计二百几场活动将吸引约170万旅客参与,但带动的经济增加价值仅是43亿元,换言之每名旅客仅能带动约2500元的经济价值,虽说“多得一蚊得一蚊”,但二千多元的经济效应,值得这样“大锣大鼓”吹嘘吗?杨润雄早前被问到新加坡旅客人均消费额约1900美元,远高于本港旅客人均消费仅约530美元,杨润雄亦承认香港地理上邻近内地,内地客未必选择过夜及长时间留港,致人均消费与其他地方有别。

事实上翻查中央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即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其中香港的部分,提到继续提升四大固有优势产业,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交易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而发展四个新兴产业,包括:“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香港变成八大中心,但当中均无提到旅游业。如果说夏宝龙提出的“处处是旅游”真的是北京最高指示,那为何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公开发言强力支持香港“八大中心”,都不见提及旅游业?

学者袁弥昌早前撰文《香港旅游业的震荡与迷失》,当中特别提到“现在政府正处于一种临渴掘井、药石乱投的状态,明显是方寸大乱”。我绝无贬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始终在行业的就业人数在2019年时高达二十多万人,说的就是二十多万个家庭的生计,经过疫情后能逐步复常绝对是可喜之事。只是特区政府由特首到财金官员近月表现出来的,香港就好像只有“盛事经济”才能够拯救香港经济走出低谷,但经济数据表明,旅游业占本地经济百分比从来只是单位数,恐怕官员们只懂跟随“北大人”的吩咐,做足表面功夫交功课,将政府及社会资源严重错配,最终却是“一场辛苦为谁忙”,同时亦牺牲了宝贵的复常时间,反而错失了真正能带出经济困局的发展之路。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