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央行控制货币再有新花样 经济动力仍不足(图)

 2024-07-08 20:4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原央行官员称货币政策有限
原央行官员称货币政策有限。(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7月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7月8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原央行官员称货币政策有限,财政政策应该出力,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待提升。

中国央行将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

7月8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从即日起,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时间为工作日16:00-16:20,期限为隔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bp和加点50bp。如果当日开展操作,操作结束后将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

受此消息影响,银行间现券收益率短线走高,10年期国债及国开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

此次公告的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新设了“隔夜”这一期限,进一步拓展了原有的7天、14天、28天等期限,同时事实上将公开市场操作的时间在现有的工作日上午9:00-9:20的基础上,增加了工作日16:00-16:20的时段。

需要注意的是,公告意味着中国央行相当于重启了暂停已久的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该操作机制是,央行作为公开市场的正回购即融资方,从交易商处回收流动性,是一种流动性回笼工具,即回收货币。

而逆回购操作为中国央行短期调节流动性的方法之一,是央行于市场内买入债券等有价证券,为市场注入资金和流动性,通常会使短期市场利率下滑,反之则为正回购操作。

对于中国央行此举,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或意在增强对流动性进行双向调节的能力。此前,央行回笼流动性,主要通过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等进行,相比之下,通过开展正回购操作,回笼流动性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丰富公开市场回购操作的期限结构,中国央行增强了调节短期流动性的能力。

据官媒《中国证券报》7月8日报道,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庞溟表示,这一新操作与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采用的其他举措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道,可以更好地调节流动性,释放利率调控信号,引导市场基准利率,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年来,多次流动性紧张事件发生,凸显央行对市场流动性进行临时性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2013年6月20日,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冲高到25%,质押式回购利率冲高到30%。从利率看,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BP和加点50BP,可以与操作之时市场流动性情况匹配。

原央行官员:货币政策有限 财政政策应出力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在上海举行,网易财经7月8日发布了会议内容。

曾任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发表了题目为“货币政策有效而有限,需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的演讲,他的演讲涉及到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个方面,目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需要稳固。盛松成表示,目前经济恢复进程较为缓慢。作为经济的前瞻指标,金融数据自今年4月起明显下行。金融数据也是对经济运行的反映,有效需求不足是目前金融数据走弱的主要原因,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待提升。

第二个方面,货币政策有限。盛松成表示,与财政政策可以直接介入经济活动不同,货币政策一般是间接发挥作用的,需要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部门的配合,其实施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受市场反馈的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体经济。

第三个方面,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予以配合。盛松成认为,目前投资增速回落。要实现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财政政策需更加积极。

第四个方面,央行买卖国债将逐步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盛松成表示,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目前,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

经济最大威胁在内不在外

中国经济正受到美国和欧盟关税上调的围困,但这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威胁。恰恰相反,中国内需低迷是更迫切的问题,而且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面临全球对其部分出口产品需求下降的压力。

外部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部分需求正在成长,但中国国内的消费者需求正在放缓。这种差异很重要,因为贸易关税生效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可能会面临全球对其部分出口产品需求下降的情况。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表示,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正在减弱。

彭博经济研究公司(Bloomberg Economics)经济学家艾瑞克・朱(Eric Zhu)表示,尽管出口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支撑经济成长,但中国可能无法克服国内疲软的局面。

数据凸显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中国目前正在努力度过痛苦的经济转型,这导致经济格局的不平衡。它还面临着巨大的房地产危机、股市波动、地缘政治逆风和人口挑战。

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信心和疲弱,消费需求疲软对中国经济不利,因为它可能会在薪资成长和消费支出放缓的背景下,导致通货紧缩压力的恶性循环。

7月3日公布的一项私营部门调查显示,中国6月份服务业活动扩张速度为八个月来最慢,信心跌至四年来的最低点,受到新订单增长放缓的拖累。这表明北京当局可能需要采取更多经济刺激措施。

目前市场关注的是将在7月中旬举行的中共三中全会,该会议可能会宣布一些改革措施。届时数百名中共的最高级别官员将齐聚北京,对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规划。

根据政策顾问的说法,此次会议的首要议题将是重新分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给地方政府,从而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售收入的依赖。

分析人士预期,中国将在短期内推出更多政策支持措施,而政府承诺加大财政刺激力度,这被视为有助于提振国内消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