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皮肤痒是因为肝病造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吃这个也痒,吃那个也痒,有时候没吃什么也在痒,皮肤痒的确是许多人共同的困扰。有不少患者认为,皮肤痒是肝病造成的,因为肝的“解毒”功能不好,才会造成皮肤搔痒。事实上,导致皮肤痒的原因很多,肝病只是其中一端。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破坏、胆小管阻塞,胆汁运送出了问题,此时胆红素容易由血液再吸收,循环到皮肤层,刺激神经末梢造成皮肤搔痒。因此,不管是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胆管疾病,都可能会身体发痒。慢性肾脏病也是一个常见的原因,由于慢性肾病,特别是进入了尿毒期,废物排泄不良、体内电解质不平衡,加上皮肤表面脱水,所以可能奇痒难忍。此外,像是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甚至是贫血、白血病也会造成皮肤发痒。如果透过相关检查、诊断,仍找寻不出病因,就要考虑是否心理压力、心情郁卒造成的。
皮肤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就中医观点而言,皮肤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皮肤痒绝对不是单纯的皮肤问题,常常是“蕴于中而形于外”的,不仅与脏腑有关,更是全身体质及内、外环境互相交错影响下的结果。举其常见的证候,约略有五种:
一、血热型:多发生于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平常容易口干心烦,每当情绪烦躁或吃了辛辣、油炸物就皮肤搔痒;每当夏天或遇热则外热与内热相合,病情加重。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可用止痒熄风汤加减治疗。
二、血虚型:多见于气血不足,可能有贫血的老人家,常见皮肤干燥、脱屑,面色无华,平时容易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一到冬天就搔抓得更厉害。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可用养血润肤饮加减治疗。
三、风湿型:以青壮年多见,多半是油腻、炒炸物吃太多,导致体内湿浊太重,每遇外来风邪,则皮肤搔痒,起水泡、丘疹、流水、糜烂。治宜散风、除湿、止痒,可用全虫方加减治疗。若是肝胆疾病发作黄疸时,以“湿热”型多见,可选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兼能祛风止痒的茵陈、金钱草、赤芍、地肤子、刺蒺藜等药物。
四、风盛型:多因肌肤毛孔不密,易受风邪,郁久化热,以致皮痒无定处,搔抓不止,甚至皮肤肥厚呈苔藓化。治宜搜风清热、败毒止痒,可用乌蛇驱风汤加减治疗。部分慢性荨麻疹、食物过敏也是属于此类证型。
五、风寒型:多因体内阳气不足,不能抵御外寒,天气一冷,则头面、颈部、双手等暴露部位,特别搔痒。治宜祛风散寒,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
明代《外科正宗》曾提到鸡、鹅、羊肉,及虾、蟹等海产类,均能“动风发痒”此外,如竹笋、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刺激物,亦应避免。并要注意精神愉快,内衣柔软,尽量少用手搔抓,因为抓会促进组织胺分泌,加重痒感。
总之,如果有持续性的皮肤痒,或者时常复发,就该注意是体内疾病的征兆,千万不能随便买条皮肤药膏搽抹,或买些止痒药吃吃便算了事,因为没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那将是隔靴搔痒,非但搔不到痒处,还可能因为乱吃药,真的把肝脏搞坏了。
作者为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