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内湾传奇 刘兴钦漫画翻转小镇命运(组图)

 2024-06-06 10: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漫画 内湾 刘兴钦 大婶婆
国宝漫画家刘兴钦以“大婶婆”、“阿三哥”漫画人物,翻转内湾的命运。

新竹县内湾,没落山城一夕爆红。这是台湾第一个用“文化”打造乡镇的成功案例,国宝漫画刘兴钦老师以“大婶婆”、“阿三哥”漫画人物,翻转贫瘠家乡的命运,创造奇迹。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内湾国小“刘兴钦漫画教育博物馆”。

走访内湾国小“刘兴钦漫画教育博物馆”,看一个穷乡僻壤、饥寒交迫出身的放牛童,如何赤手空拳闯出一片天,成为家喻户晓的漫画家,并跻身为国际大发明家的奋斗故事。

内湾风华 刘兴钦漫画教育博物馆

群山围绕、风景秀丽的内湾是一个美丽的客家山城。我从繁华的“三铁共构”板桥站出发,搭火车一路转乘往六家、竹中、内湾,整整花费3小时。可想而知,如果当年内湾线依计划裁撤,如今内湾的境遇肯定落魄凄凉,无怪乎当地人满怀感恩,称大婶婆为“内湾财神爷”了。

避开假日汹涌的人潮,我二访内湾。重点不在老街,而是弥补疫情期间曾经探访“刘兴钦漫画教育博物馆”扑空的遗憾。

内湾车站大婶婆
内湾车站前大婶婆笑容满面坐在火车上,欢迎游客光临的巨大浮雕。

内湾车站前有一幅大婶婆笑容满面坐在火车上,欢迎游客光临的巨大浮雕,生动有趣,非常抢眼。步下阶梯向左转,穿越一座充满童趣漫画的地下道,来到花木扶疏、景色怡人的内湾国小。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刘兴钦漫画教育博物馆是一座非常适合亲子同游的小型博物馆。

这是一座非常适合亲子同游的小型博物馆。馆内包括多媒体互动区和静态展示区两大部分。多媒体互动区顺应孩童喜欢游戏的天性,设计5个互动主题,透过动手做、动手画、投影游戏等和漫画人物的互动,引起动机和兴趣,从做中学。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DIY独一无二“漫画创作区”。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刘兴钦漫画作品展示。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复刻刘兴钦作画场域。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民俗水墨画
刘兴钦民俗水墨画《忆‧绿林笋芽》。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民俗水墨画
刘兴钦民俗水墨画《忆‧犹未尽》。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民俗水墨画
刘兴钦民俗水墨画展区。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刘兴钦水墨画作品。

静态展示区内容丰富多元。有空间舒适、书籍众多的“亲子漫画阅读区”;提供教学,DIY独一无二“漫画创作区”;刘兴钦漫画、发明作品展示,复刻作画场域和生活记录影音播放的“穿越时空区”;展示刘兴钦民俗水墨画,并设置漫画涂鸦墙的“人人是漫画家”区。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美感教育、文化形塑应该从小扎根。

导览老师解说详尽,专业而亲切。刚好遇到一群安亲班小朋友前来参观,看孩子们兴致盎然的参与活动,深感美感教育、文化形塑应该从小扎根。漫画教育博物馆历年来对推广漫画教育,带动内湾的漫画艺术风气贡献良多。

动脑动手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漫画 内湾 刘兴钦 大婶婆
“不老顽童”刘兴钦,既是著名漫画家,也是鼎鼎有名的国际级发明大王。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生活”是刘兴钦最好的老师。

1934年出生,高龄九十的“不老顽童”刘兴钦,既是著名漫画家,出版漫画、童话和教材二百多部;也是鼎鼎有名的国际级发明大王,拥有一百四十多种发明专利;还绘制了三百多幅台湾民俗画作,记录台湾人民生活和重要民俗节气。

刘兴钦经常戴着红色贝雷帽、黑色粗框眼镜,穿着红外套,笑口常开,永保赤子之心。他笔下灵活逗趣、善良诙谐的漫画人物,呈现写实的生活点滴、人生百态,一路陪伴50、60年代困苦的人们度过童年;科学漫画和各式发明展现无尽的创造力、想像力,引领无数学子迈向科学领域发展。

是什么原因造就刘兴钦与众不同的人生?原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刘兴钦出生于新竹县横山乡大山背村,这是极为贫穷的客家庄,日治时代尤为困苦。俗谚云:“有女莫嫁大山背,上坡石头堵嘴,下坡石头掷背,吃蕃薯配树叶。”山路崎岖难行,耕种不易,生活艰辛。

家中食指浩繁,父亲靠薄田务农,还要兼差矿工才能勉强餬口。因手足夭折、送养,原先排第六的刘兴钦改排为第三。身在穷困到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环境,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刘兴钦凭借一个聪明机灵的脑袋、一双勤奋努力的手和与生俱来的绘画天分,勇往前行。

他从小就得自己面对、解决生活周遭大小事。经常随机应变帮着同学、老师,甚至乡民处理疑难杂症、应付日本人。乡亲夸他“鬼头鬼脑”,小学校长正名为“神头神脑”。

为了考上初中能有一双鞋子穿,台湾光复后,就读六年级才开始学习中国文字的刘兴钦拼命读书;念初中要走6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因为付不起住宿费,他寄宿亲戚家,每天清晨3点要起床杀猪、卖猪,放学还有忙不完的活儿;为了有饭吃、有地方住,他发愤图强,考上公费的台北师专艺术科;师专生一律住校,放假没钱出门逛街,就待在宿舍努力画图,终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教书后,为了省钱,晚上就睡在学校办公桌上,好几次都滚下来;父亲长期进矿坑以致罹患矽肺病,医药费支出庞大,他将薪水全部寄回家中给父亲治病;为了生活,每天画一张水彩画放到书店寄卖,几个月都乏人问津,应征外快也处处碰壁;每天吃馒头配开水,裤子破了一补再补,鞋底破了也得硬着头皮穿出去。

神头神脑 善尽社会责任的漫画家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刘兴钦画了一本“教孩子不要看连环漫画的连环漫画”《寻仙记》。

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1954年,台湾流行一种巴掌大的漫画“小人书”,内容多为深山求仙、荒诞不经的故事。以致有些孩子偷偷离家,拎着小包袱要到山里找神仙高人拜师学艺,却不幸发生山难。此类事件越来越多,教育局下令禁止学生看连环漫画。

刘兴钦“以毒攻毒”,画了一本“教孩子不要看连环漫画的连环漫画”《寻仙记》。没想到大为畅销,他也一夜爆红,成为出版社争相邀稿的漫画家。书商给予的酬劳高达教师薪水的5倍。领了生平第一笔大钱,他立刻去买新衣服,免得老被同事嘲笑每天穿同样一套衣服。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刘兴钦将勤劳风趣、古道热肠的母亲刘严六妹打造成大婶婆的化身。

此后,漫画一本接一本出刊,报纸、杂志也邀约不断。他苦思如何画出自己的风格?朋友建议他去舞厅、咖啡厅、酒家找灵感,他说“打死我也不敢去”。后来,灵机一动,将勤劳风趣、古道热肠的母亲刘严六妹打造成大婶婆的化身,自己则是憨厚的阿三哥,母子间逗趣的对话、乡下人进城的糗事等,都引起读者广大回响。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大婶婆
刘兴钦笔下各式各样的人物,主角多善良敦厚,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

内湾刘兴钦教育漫画馆
刘兴钦漫画内容在令人莞尔中“寓教于乐”。(以上图片来源皆为摄影:高妍晨)

刘兴钦笔下各式各样的人物,主角多善良敦厚,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内容在令人莞尔中“寓教于乐”,也反映出当时台湾的风土民情,和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的真实面貌。

50年代,政府积极提倡科学教育。刘兴钦虚心请教他人,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创造出无所不知的小万事通“小聪明”,深入浅出将生活知识介绍给读者。1968年,又推出能腾空飞翔的“机器人”阿金,轰动一时。

其后,由于盗版、仿冒猖獗,加以“漫画审查”制度导致日本、美国盗版漫画大行其道。刘兴钦心灰意冷,转向研发“手型创意画”教材、撰写儿童文学书,并跨入发明领域,成就辉煌,前后获得6任总统召见嘉勉。

二十多年前,内湾产业没落,经济萧条。仅剩老弱妇孺守着家园,甚至一整条街只有一个人在卖仙楂糖葫芦,台铁也即将弃守此地。横山乡公所人员烦恼不已,找上刘兴钦。他不改幽默本色,询问访客:“你家冰箱有什么可以交换?”结果以“一罐菜脯”将大婶婆、阿三哥授权给横山乡公所运用,成功打造形象商圈,翻转家乡数代人的命运,上演至今不辍的小镇传奇。

坚持良心 宁可没钱也不能没道德

刘兴钦的人生像倒吃甘蔗。苦日子带给他丰富的生活体验,也培养他乐于助人的同理心和感恩惜福的人生态度。随着年纪增长,他更觉得要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刘兴钦说:“以前我没有自己的棉被,没有脸盆,读初中才看见牙刷,一年吃不到几口猪肉。现在我有自己的棉被、脸盆、牙刷,以前没有的,现在一样也不缺。……我真的好感激老天对我这么好,这么照顾。”

“尽管环境多么不顺利,我从来没有沮丧过,内心不断涌起:只要我努力,最后一定会出人头地。我就靠着这份坚定的信心,及不断向上的心,逐渐在漫画界打出一点名声。”

“阿公曾经告诉我:‘就算跌倒,也要抓一把泥土!’凡事认真研究就会有收获,所以我做每件事都是彻彻底底的。”

“我想起当年爸爸对我说的话:‘做人要凭良心,不要起坏心,宁可没有钱,也不能没有道德。’我很高兴,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用什么态度面对人生。刘兴钦善良坚忍、乐观向上,从逆境中学习,视挫折为良师,充分发挥艺术潜能和发明天分,造福人群,其风范懿行,令人感佩。

走一趟“刘兴钦漫画教育博物馆”,触动心灵,不虚此行。

(转载自《看杂志》第256期)

来源:看杂志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