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有了异样时当心是健康警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可别小看小小的舌头,不仅是人体重要的味觉器官,举凡饮食、吞咽,甚至是帮助发音、形成语言,全得靠这三寸不烂之舌。
正常人的味觉对于食物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杂陈,早已习以为常,根本用不着去关心。但是,如果口中空无一物,却不时有特殊的味觉变化,那就要小心可能是健康的警讯。
味觉异常可能为健康警讯。(图片来源:看中国整理制表)
例如有的人口内常有酸味,像吃柠檬一样,严重的还可以闻到酸气。一般与胃内容物不易排空或胃酸过多有关,临床上要怀疑慢性胃炎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认为有3种情形会口酸,肝热最常见,患者会口酸口苦、胸胁疼痛、烦躁易怒、大便干、小便黄,可用柴胡清肝饮来疏肝清热;肝气犯脾也会口酸,患者同时有嗳气、食欲欠佳、食后胃胀、倦怠乏力、大便拉稀等症状,可用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来治疗;至于饮食过量或过食油腻,影响脾胃运化,也会口酸,造成嗳气有食物的酸腐味、厌食、胃胀、便秘或腹泻有酸臭味,可用保和丸来治疗。
有些人口里总是觉得甜甜的,像吃了糖果一般。糖尿病人因血糖增高,唾液中糖分也较高,所以会自觉口中有甜味,严重的还会有水果香味。此外,在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酵素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酵素含量增加时,也会感到口甜。按中医看法,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均会使脾胃积热,表现出多食易饥、口甜而渴、唇舌生疮、大便秘结,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来治疗;至于脾胃气阴两虚也会口甜,多为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病人会食欲减退、疲倦乏力、脘腹胀气,可用七味白术散加山药、石斛、莲子等来治疗。
至于经常口苦的人,可能是情绪压力或胆汁代谢异常,要小心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及慢性胰脏炎等疾患。另外,癌症患者因舌头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成分改变,对甜味食物的味觉会丧失,因而苦的味觉自然加重,所以口苦严重者,也可能是癌症警讯。中医也认为肝胆经有病就会口苦,如《素问・痿论》曾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举凡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眩晕头痛、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色,都是肝胆有热的病征,一般可用小柴胡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总之,当味觉有了异样,千万不要等闲视之,应求医诊治,把握治疗的先机。
嘴巴没有吃东西却有五味的存在时表示脏腑已经有了异常。(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酸甜苦辣诉说疾病
任何一种食物都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是属于人体味蕾所能感应到的一种信息。反过来说,如果口中空无一物,就不应有五味的存在,要是有的话,表示脏腑已经有了异常。例如,中医有所谓胆病口苦、肾病口咸、脾病口甜,此为脏腑精气的外泄,可因脏气的偏盛而上溢,也能因脏虚不摄而致精气外漏,故通过气味的异常出现,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定性与定位。
例如有的人口里常觉得辣辣的,由于辣味是咸味、热觉及痛觉的综合,所以会让人觉得口中有辛辣味或舌体有麻辣感。口辣一般常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障碍等长期低热的患者。中医认为口辣多为肺热壅盛或胃火上升所致,常伴有咳嗽、咯痰黄稠等症状,可用泻白散来治疗。
又如有些人虽无吃盐,口中却有咸味。口咸常见于慢性肾炎、慢性咽喉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炎症患者。依照中医观点,口咸是肾虚引起的,多因年老体衰,久病或过劳伤肾所致。肾阳不足者,可见畏寒怕冷、疲劳乏力、腰膝酸软无力、夜间频尿、阳萎、带下等症,可用肾气丸合五味子来温补肾阳;肾阴不足者,则有咽干口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烦热、夜寐不安等症,可用大补阴丸或知柏地黄丸来滋阴降火。
如果是味觉减退、口里发淡,一般与副交感神经兴奋、唾液腺分泌稀薄有关,多见于炎症的初期和消退期,特别是痢疾、结肠炎、慢性肠炎等消化道炎症;又如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热量不足,内分泌疾病,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大手术后的复原期等,因味蕾的敏感度降低,也常口淡无味。至于老年人由于味蕾退化,也会口淡而食不知味,属于正常现象。但若出现味觉突然减退或消失,则要注意癌症的可能。中医认为口淡无味有两种情况,脾胃虚弱者,会口淡、食不知味、不欲饮食、神疲乏力、胃胀气、大便拉稀,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谷芽、麦芽等来健脾和胃;湿阻中焦者,会口淡黏腻、饮食无味、胸闷胃胀、恶心想吐、舌苔较厚,可用藿朴夏苓汤来治疗。
口涩也是常见的毛病,常见于说话过多、彻夜未眠、神经衰弱或严重脱水者,只要少说话、多休息并补充水分就可以改善。
总之,口里发出酸甜苦辣的异常变化,往往是疾病的先兆,千万不要等闲视之,应求医诊治,把握治疗的先机。
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