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4种生活习惯容易把“脾”搞坏(组图)
脾主要在人体扮演的是消化吸收的功能,脾若不好身体会有“湿”。(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按:在中医观点中,脾主要在人体扮演的是消化吸收的功能,脾若不好身体会有“湿”,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杨淑媚提醒,4种生活习惯容易把脾“搞坏”,造成身体湿气重。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运指的是转运输布,化指的是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吃下的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且将精微物质送到全身各处的功能。
•脾不仅可以运化水谷精微,也可以运化水液,把水液运输到身体各处,供人体使用,也可以转输到肺和肾,再进一步排出体外。
•因为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所以我们肠胃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和脾最有关系。
2、脾主升清
•脾在运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消化物质而已,脾可以将消化吸收后的水谷精微向上输至心、肺、头、目等部位。消化后的精微物质不仅是向下传导,而且可以向上输布到身体上方的构造。
3、脾主统血
•脾可以统摄血液,调控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不会溢出脉管外而造成出血的现象。所以有一些出血的现象,如皮下出血、便血、月经出血量多……等现象是和脾不统血有关系。
•和血有关系的有肝、心、脾三脏。肝脏血,可以储藏血液。心主血脉,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脾统血,脾可以统摄血液,使之不溢出脉管外。
中医的脾VS、西医的脾脏
西医的脾指的是免疫淋巴系统中的脾脏。中医的脾除了免疫作用外,主要与消化系统有关,所以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脏两者并不相同。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图表来源:幸福文化出版社提供资料,看中国制表)
脾出问题时会有的症状表现
因为脾有运化、升清及统血的功能,如果脾出了问题身体就容易会产生毛病,也会形成内湿,如果你有以下的其中一项症状,就要小心是否脾出了问题:
•食欲差,消化能力差
•腹胀,肚子容易胀气,腹痛
•腹泻,大便软不成形
•全身容易浮肿
•四肢无力,疲劳倦怠
•大便出血,皮下出血
•月经量多,月经异常出血
暴饮暴食或者饮食不规律容易伤肠胃而影响到脾的功能。(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为什么脾会出问题,造成体内湿气重?
中医的脾主要在人体扮演的是消化吸收的功能,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容易把脾搞坏了而造成身体湿气重呢?
1、饮食不节制、不规律
很多人饮食不节制,要么就不吃,要么一吃起来就吃太饱,就容易伤肠胃。饮食不规律,一忙了就忘记吃饭时间,这些都会打乱胃肠消化的生物时钟。饥饿时没吃东西,还会造成胃酸分泌,得不到食物的中和,从而伤到胃,或引起胃食道逆流。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或水谷精微,那身体就会有湿气的形成。
2、喜欢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
如果我们喜欢吃冰,又一次吃很多冰,那脾阳就容易受损,冰冷食物会使胃肠收缩,血液循环变慢,消化不良,湿气滞留,容易引起腹胀、腹痛,甚至腹泻。如果喜欢吃很多油腻、烤炸、重口味或不好消化的食物,那脾胃也会受伤,如此便会引发湿邪及生痰。
3、坐郁过久,运动量不足
对于长时间久坐的人,或者情绪容易抑郁的人来说,肝气容易郁结,如果肝气不顺便容易引起脾气的虚弱,消化功能会减弱,再加上运动量不够,身体的动能不足,便容易导致气虚,气虚的后果就是代谢会变慢,湿气因此会产生,湿气一旦形成,身体就会愈不想动,如此恶性循环,身体湿气就愈来愈重,不易驱除。
4、睡眠不正常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会产生气虚的症状,隔天精神会变差,提不起精神。气虚会让肠胃的消化能力减弱,脾胃就无法正常运化水湿。
本文由幸福文化出版社授权刊载,摘自《饮食决定去湿力:去湿中药茶汤,补脾不生病》,作者:杨淑媚(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 蔡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