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护侨军队进驻海参崴。(网络图片)
1
海参崴,也就是今天俄国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海参崴”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词:“崴子”,这个汉语词汇,东北人用得较多,它的意思是指:水道弯曲的地方,或者路面弯曲不平的地方。
举个例子,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地方,就叫做“三道崴子”。
“海参崴”原本是大清的地方,自古这里盛产海参,所以早年来这里谋生的山东人,管这地方起名叫“海参崴”,意思是:盛产海参的崴子。
其实这个地方直至今天,仍然盛产海参。
2017年,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中国人到海参崴,开工厂加工当地的海参,因此被俄国警方逮捕。
是的,海参崴是名副其实的出产海参的地方。
2
海参崴在历史上,早期属于一个名叫“渤海国”的国家。
渤海国,是古时候在东北的“粟末靺鞨”民族建立的国家,建立于公元698年。
到了926年,渤海国被契丹人的辽国灭了。
当时在渤海国时期,海参崴还不叫海参崴,而是当时渤海国“率宾府”下辖的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
3
海参崴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意义很多,我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黑龙江省的物产,出口到日本的话,原本是可以从东北在海参崴上船,直接通过日本海,输入日本。
而失去海参崴之后呢,我国就丧失了对日本海的出海口,黑龙江物产出口到日本,就要绕一个大弯弯:首先从哈尔滨运到大连,从大连装船,驶出黄海,然后再运往日本,路程、时间、金钱、人力成本等等,都增加了。
当然了,这只是我们失去海参崴的诸多代价之一,其他的代价还有许多,经济上,战略上,自然资源等方面,都有。
总之,失去海参崴,代价惨重。
4
俄语称中国为Китай,直译就是“契丹”。
为什么俄国人把中国叫“契丹”呢?
其实,就是因为辽国。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
辽国的疆域很大,在全盛时期,辽国的国土,东到太平洋,西到阿尔泰山,南到中原地区,北到大兴安岭,辽国对那个时候的俄国人,影响很大。
而当时的宋朝,疆域很小,对俄国人的影响不大。
以至于当时的俄国人,只知道有契丹,不知道有中国,并且当时的俄国人还错误地以为:契丹就是中国。
其实俄国人当时也傻傻分不清,于是,就管中国叫契丹,后来叫习惯了,世世代代,也就再也没改了。
5
大家都知道,在康熙皇帝的英明领导之下,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打了一场雅克萨之战,大清打赢了,并于1689年和俄国签署了《尼布楚条约》。
根据这个《尼布楚条约》,从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一线,以南归中国,以北属俄国,所以依照这个《尼布楚条约》,毫无疑问,包括海参崴在内的大片土地,都是属于中国的。
而有趣的是,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人认为自己吃亏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祖祖辈辈一直梦想要“收复失地”。
顺便提个有趣的问题:当年大清和俄国谈判《尼布楚条约》,一方讲满语或者汉语,一方讲俄语,而谈判划界这么专业、细致的活,必然对语言提出高度精确的要求,当时大清没有专门的俄语学校,俄国也没有专门的中文、满文学校,那么当时谈判的双方,都是怎么沟通的呢?
答案是:有传教士帮忙。
事情是这样的:在康熙帝的那个时候,北京有两个外国传教士,参与了大清和俄国的谈判,一个来自葡萄牙,名叫Tomás Pereira,一个来自法国,名叫Jean-François Gerbillon,这两个人当时都住在北京,奉命跟随大清的部队去了尼布楚,代表大清,和俄国人谈判。
可是,俄国人也不懂法语、不懂葡萄牙语呀,这个问题又怎么解决呢?其实俄国人的代表团里,也请来了一个翻译,是波兰人,名叫Andrei Belobotski,所以在当时,说是中国人和俄国人谈判,其实主要是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葡萄牙人,一群白人在叽叽喳喳说话。
估计当时的他们,是用拉丁语交流的,因为其实欧洲的语言,几乎都是拉丁语派生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尼布楚条约》有三个语言的版本:满语、俄语、拉丁语,而且其中还约定:条款如有争议,以拉丁文版本为准。
所以说,当年《尼布楚条约》的顺利签订,少不了Tomás Pereira和Jean-François Gerbillon这两个当时住在北京的外国传教士的帮忙,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大清和俄国的谈判,一定会困难许多。
6
在清朝历史上,我们曾经管俄国不叫俄国,而是叫“罗刹”。
例如当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康熙皇帝叫人写了一本《平定罗刹方略》,这里的“罗刹”,就是指俄罗斯。
那么,为什么我们管俄罗斯叫“罗刹”呢?
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就是音译。
俄罗斯的英语叫Russia,俄语单词发音则是“Rasiya”,汉字的音译,就是“罗刹”。
“罗刹”还有一个版本,叫做“罗宋”,例如我们平时说的“罗宋汤”,其实就是“Russian Soup”,俄国汤,是这个意思。
是的,罗宋汤,就是俄国汤。
7
我们知道,1900年7月17日,俄国人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这两个地方,对大清居民开展大屠杀,一共杀死了大约七千名的大清子民。
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简单地说是这样的:
1858年,俄罗斯帝国与大清帝国签署了《瑷珲条约》,把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划给了俄国,但是,保留了原来居住于这两个地方的大清百姓的居住权。
也就是说,依据这个条约,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主权,都归属俄国,但是原本就有许多大清的子民居住在这两个地方,怎么办呢?当时俄国和大清谈妥的方案是:主权归俄国,但是,原本住在这里的大清子民,则不需要迁徙,可以继续合法居住在这里。
一晃40多年过去,1900年,闹义和团运动,俄国人借口“保护中东铁路”,派兵进入黑龙江,当时大清的“黑龙江将军”寿山(袁崇焕八世孙)下令清兵狠狠地打,于是在黑河附近的黑龙江水域,清军和俄军爆发战斗,俄军在战斗中吃了亏。
俄军吃亏之后,心有不甘,在援军未到之际,无处发泄心中的仇恨,所以他们就决定拿海兰泡的大清子民泄愤,硬说他们是“间谍”,派兵来驱赶。
1900年7月17日,海兰泡的大清子民,被迫收拾家当,被赶出居住多年的家门,并被大批荷枪实弹的俄军驱赶,说要派船把他们“送回黑龙江对岸”,也就是送回大清这一边。
不过,走到黑龙江边的时候,俄军突然兽性大发,对这些被迫搬家的大清子民,不分男女老少,开展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与此同时,俄军也派出军队,对江东六十四屯的大清子民,也进行了屠杀。
事后统计,在两地屠杀中丧生的大清子民,约合七千人。
清军闻讯,紧急出动水师渡江,对残余的大清子民进行救援,救出了一定数量的人。
大屠杀之后,俄军援兵到,大举进攻清军。8月,黑龙江将军寿山兵败,自杀殉国。
俄军则继续在东北大地疯狂攻城掠地。当年10月,俄国占领东北三省全境。
插个话:4年之后,日本对俄国发动日俄战争,就是因为沙俄盘踞在东北不走,对日本的扩张国策构成威胁。
事后,海兰泡大屠杀在国际媒体曝光,并遭受了非议。
在国际舆论的责难之下,1901年,俄国对大屠杀事件的负责军官进行了审判,并于次年下达判决:
1、军区司令格里布斯基免职;
2、海兰泡军官免职、监禁三个月;
3、警察局副局长监禁三个月。
8
前面提到了“中东铁路”这个东西,那么这个“中东铁路”,又是什么东西呢?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大清和俄国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大清把含海参崴在内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俄国,俄国在远东,就获得了海参崴这个优良出海口。
可是,海参崴这个地方的位置很尴尬,它位于俄国领土的东边一个角落,从俄国大陆去海参崴,中间隔了一个大清的东三省,俄国人修铁路的话,需要往北面绕一个很大的弯。
很不方便。
所以,俄国人就盘算着,要将它自己的铁路,从大清的东北境内,横穿进来,具体是从大清的满洲里入境,从绥芬河出境,然后到达海参崴,这样的话,路程就大大缩短了。
所以,当年在1896年,俄国人和李鸿章谈这个事,李鸿章征求朝廷同意之后,签约同意俄国人把他自己的铁路,修到了大清东北的境内。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大清刚刚打输了甲午战争,对日本又恨又怕,所以要在东北引入俄国势力,以抗衡日本,是这么回事。这就是所谓中东铁路的历史来由。
而从日本看来,中东铁路修到“满洲”(大清的东北),其实就是俄国人控制满洲的开始。
而后来在1900年,俄军果然占领了东北不肯走,这个时候日本人更是印证了自己的推测。
这就是为什么在1904年,日本人咬咬牙发动日俄战争,而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人进驻东北,又不肯走,于是又为后来的“九一八事变”埋下了定时炸弹,所以我们说,中国近代史上的灾难,很大一部分都可以溯源到俄国这个根子上。
东亚近代史的本质是日俄争霸,许多纷争都是日俄争霸的衍生品,我们看明白这一点,再回头看东亚历史上的种种事情,就会看得更清晰。
9
那么,为什么俄国人在历史上,总是喜欢侵略邻国呢?为何总是喜欢扩张领土呢?
其实这件事,俄国人自己是这么解释的:在历史上,俄国人曾经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亡国历史,所以,俄国人说他们要“痛定思痛”,认为“国土越大越安全”,所以,他们要疯狂扩张领土。
十三世纪初,蒙古大军先后攻陷莫斯科、基辅等俄罗斯城市,并开始统治俄国人。而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子孙建立的“金帐汗国”,更是统治俄国人长达240年之久。
于是,俄国人说:他们曾经长期臣服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深受亡国之痛,所以后来俄罗斯人“光复祖国”之后,他们开始总结历史教训。
总结之后,俄国人得出了这么一个“历史教训”:
俄国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国家,莫斯科的周边,几乎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无险可守,这就是为什么当年蒙古人,可以轻易征服俄国,所以俄国人认为:既然国家是平原为主,那么国土越大,中央就越安全,因为国土越大,就越有足够的时间来组织防御,所以俄国人立下决心:要拚命扩张国土。
这就是俄国人为自己在历史上侵略扩张行为所找的理由。
大家说说,俄国人这个理由,能不能成立呢?
(有删节)
責任编辑: 玉亮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