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8年7月22日讯】新闻背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7月16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发言人毛盛勇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
众所周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过去是很少直接提及房地产税的,如此明确地提出“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透露出来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决策层对加快推进房地产税已经达成共识,统计局发言人不过是“转述”已经确定的方向而已。
尽管每当提及房地产税,总是将其与房地产调控放在一起。但是,加快推进房地产税,或许有更多的考虑。简单来说就是:缺钱了。
今年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14.4%。而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6.7%,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税收收入的同比增速是GDP同比增速的两倍多,而这种状态已经存在了很多年。问题是,今年下半年开始,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出来,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税收收入还能保持如此高速的增长吗?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出口面临贸易战阻碍的情况下,以有关部门的行为习惯来看,加大投资几乎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唯一选择。但投资需要庞大的资金,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实体经济面临着巨大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据一些从事实业的人介绍,目前所承受的各种压力,比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时候还要大,尽管这种感受可能还仅限于某些领域,但随着贸易战升级等诸多风险的释放,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压力无疑将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莫说增加税收,即使减税的力度不够,都让这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因此,开辟新的税源,显得迫在眉睫,因为,加大投资,推出拉动经济的政策举措迫在眉睫。这是不能拖太久的事情。尤其是当贸易战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出来时,加大投资的迫切感与焦虑感急速上升,就必然会促进房地产税的推出。
而且,地方政府面临着沉重的债务压力。官方的新华社在一篇报道中指出:调研显示,辽宁某县,2015年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5.3亿元,2015年上半年仅完成4.2亿元,下降57.7%。该县2014年底债务为46亿元,大部分为银行贷款。2015年到期应偿还债务为27亿元,超过债务余额的一半。这种数据,普通人都能看明白,债务负担已经到了何种地步。严格来说,从财务上来看,其实已经破产了。
中国某地售楼处一景(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这些年,地方政府主要是依靠卖地来维持财政收入。2017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为9.1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为5.8万亿元。总体来看,房地产相关收入占比达到45%,其中,又主要是依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这也是这两年,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的根本原因,通过去库存,强化土地的稀缺性,抬高地价,而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氛围下,开发商更愿意拿出资金买地,即使土地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
但是,这种游戏在玩到极致的时候,也往往是走到尽头的时候,当民众的财富转换成钢筋水泥,当开发商攫取的利润转换成土地,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通过庞大的存量房地产开辟新的税源,无疑,就成为有关部门的最佳选择。
在有关部门看来,开征房地产税,既不加大实体经济的压力,也能给予地方财政一个崭新的源头,同时,也让下一步加大投资拉动经济的政策力度成为可能。
如果开征房地产税,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房价。过去,房价飞涨,房屋持有者在这一过程中,不用承担相关成本,但是,房地产税开征以后,持有房产开始面临着成本压力,在房地产本身就已严重透支民众财富的情况下,房价出现调整也是顺理成章的。房价调整的幅度取决于房地产税怎么征,税率的高低等等。对于有关部门来说,他们当然不希望在开征房地产税的时候,房价就出现暴跌,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房屋持有人对房地产税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可能采取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冻结房地产的流动性,让真实的房价难以通过市场的标尺衡量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把房地产税付诸于实施。
因此,“人民群众喜迎房地产税”的日子真的为期不远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