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图片来源:网络)
【看中国2016年12月26日讯】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而形成的混浊现象。是一种由固体颗粒形成的空气污染,其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发生阴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中国气象部门却用雾霾来偷换了概念,雾一不留神帮忙背了黑锅。前些天中国大陆过半省份遭受严重阴霾污染,五亿人生活在“毒气”里,空气质量持续“爆表”,有些城市PM2.5和PM10指数一度双双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曾几何时,西方工业化国家也出现过霾的污染。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1952年12月发生于伦敦的空气污染,事件自12月5日持续至12月9日。发生的原因包括气温低、反气旋再加上无风,以及大量燃烧煤炭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形成了浓重的阴霾。
英国政府在数周后的报告中表示,截至12月8日,阴霾导致了四千人死亡,并导致十万人以上受到呼吸道疾病影响。在2004年的报告更进一步指出,该事件导致估计有逾一万两千人死亡。
不过各个国家即使在阴霾最严重的时期,也仅仅集中在那几个主要的工业大城市,如英国的伦敦、美国的洛杉矶等,从未发展到今天中国大陆这样涵盖过半国土和人口,甚至让人们感到无路可逃的程度。
绿色和平组织的专家Lauri Myllyvirta在推特上说,他在北京为了保护自己的肺,他避免外出,并使用两台空气净化器,佩戴一副工业级防尘面罩,试图将自己尽量跟空气隔绝。
绿色和平组织专家Lauri Myllyvirta在北京的住处。(图片来源:Twitter)
中国出现的这场灾难,受影响的人数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人口总和。甚至出现“阴霾难民”这个新词汇,人口将从大都市向阴霾尚可忍受的中小城市或山区迁徙,因为阴霾被医学确认为肺癌和抑郁症的诱因。
如果中国国内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势必导致中高收入群体更快的移民到海外,这一效应十分类似于持续战争引发的移民潮。中高收入群体将资产撤离中国,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损失。
而这个趋势谁也无法阻拦,因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基本的安全感是人较低的需求,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满足人们这一需求,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再是适合人们生活的。
从中国国内角度看,经过30年来依靠低能源效率和廉价劳力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是强弩之末,特别是货币超发及地方政府盲目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加速导致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与此同时需求下滑,经济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
阴霾导致的经济损失从官方的数据中可见一斑,例如,阴霾严重的石家庄市,在重度污染的情况下,关停和受限制的企业达到2025家,包括制药企业、矿山和采砂场等,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人民币 下同)。
另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阴霾导致的全国交通和健康的直接经济损失保守估计为230亿元。
以上只是一些片面的数据,如果把阴霾彻底拿下,中国经济到底会降低多少个百分点?虽然经济学界难做确切答复,但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阴霾等环境因素已经越来越多进入到经济学界的分析框架里,而污染治理的实质则是中国经济难以逾越的一关。
从中国的民众对阴霾之害的关注和诟病来看,民众已经无法等待。有民众认为,这恰恰是中共政府只污染不治理导致的。从资本流出中国的情况来看,众多资本也无法等待。近期,国际已经注意到资本流出中国加速的现象,以及经济脱实就虚加重的问题。在重重的阴霾中,中国的业界和学者都在谈论比如包括“玻璃大王”曹德旺这样的企业巨头投资美国建厂的话题。
中国企业过重的税负和中共官僚体制的行政负担是资本加速流出中国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治理阴霾和污染问题主要靠企业家也是难以行通的。
回顾历史上也曾受到阴霾困扰的英国伦敦的经验看,严重的污染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日之功,除了出台多项燃料使用规范、以及制定限制工厂排烟的基准,更需要社会共识和数十年的努力才能解决,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终于让蓝天碧水回到伦敦。
中国环境研究专家和经济学者们苦心计算由于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是为了影响决策者的政策制定,但却不被重视。今天的中国终于不再是用数据证明,而是满大街的口罩推动着人们看清阴霾的问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