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如何理解美国大选中的愤怒民意?(图)

 2016-03-24 08:5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美国的制度非常有弹性,而这正是提供了一种安全机制,让民众能够表达对政策的不满并要求改革”(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3月24日讯】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选民无论来自共和党还是来自民主党,都显现出一种愤怒情绪。在中国官媒看来,这表明美国民主不行了;而中国普通老百姓则关注,美国民意到底在选举中能起多大作用,因此本文专门讨论这次选举中的愤怒民意。

这种愤怒民意,集中体现在支持共和党候选人川普(特朗普)的选民身上。他们对美国现状普遍不满。他们不满共和党党内建制派推出的体制内候选人;不满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却没有多大改变;他们反感华盛顿的政客,也反感华尔街的金融寡头,更反感紧箍咒一样的政治正确;他们不满非法移民抢了他们的福利,不满合法移民过的比他们好,不满自由贸易剥夺了他们的饭碗,等等。而所有这些不满,几乎都可以从川普的竞选宣言中,得到发泄。不能不承认,川普竞选团队准确地号到了美国社会跳动的脉搏,迎合了民意中强烈不满的民粹主义情绪。

那么,这种愤怒民意是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民意呢?川普刚开始选举时,绝大多数支持者来自共和党中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的蓝领阶层,占共和党选民的30%-35%。但是从去年12月加州发生了恐怖袭击,川普公开表示要禁止穆斯林进入美国之后,支持者的构成发生了变化。除了原来的蓝领白人成为铁杆支持者之外,一些宗教人士,特别是反穆斯林的极端宗教人士开始支持他。民主党中的蓝领白人和不满贫富悬殊的选民,也开始跨党支持川普。难怪川普会得意的宣称:我就是站在曼哈顿第五大道上滥射,也不会丧失选票。

川普的支持者,如果再加上民主党左翼人士桑德斯的支持者——有同样强烈失落感的选民,就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愤怒力量。有专家说,这股力量有可能占选民总数的55%左右,甚至更高一点(见美国之音的有关川普的相关讨论)。这种巨大的愤怒力量,无论哪个党的候选人胜选,都不能不重视。

这种愤怒民意是不是代表了一种反体制力量?选民们的确展示了对政客和体制的不满。盖洛普(Gallup)的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两党领跑者同时持消极看法,这是过去25年中罕见的政治现像;其中,53%的美国人对希拉里持负面评价,63%对川普持负面评价(见《纽约时报》“希拉里与特朗普(川普)赢了选票但赢不了民心”)。此外,美国民众对美国国会更是反感,赞成率只有10-20%。

愤怒民意的发展是否会掀起一场政治革命?要想化解这种愤怒情绪,美国的确需要一场政治革命。美国之音的龚小夏认为,在这次选举中,经济是次要问题,主要是选民对政治正确的多年积累非常反感,一些白人感到自己是美国的少数族裔,政治正确对他们的剥夺,让他们感到十分失落。这显示,如何在坚守美国立国精神的同时,回应这些诉求,消解这些愤怒,是个不小的难题。

愤怒民意的进一步发展,即川普当选,能否证明美国民主在沉沦?一些美国政治学者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即便川普当了总统,美国仍然可以熬过去,因为他不能破坏美国的民主制度,美国有三权分立,有媒体监督。福山(Francis Fukuyama)认为,川普的崛起确实反映出了一些民意,选民的愤怒确实反映了美国的某种社会现实,而美国政治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精英把持政治、金钱政治以及政府运作上的一些问题,但是川普现像本身并不表明美国的政治体制出现问题或者是危机。他指出,美国民主不仅有民主选举,还包括权力制衡和法治保障。

兰德公司研究员何天睦(Timothy Heath)也这样认为。他对美国之音说:“美国的制度非常有弹性,而这正是提供了一种安全机制,让民众能够表达对政策的不满并要求改革”。同笔者在“他们为什么担忧川普当选”一文中政界和媒体的担忧相比,学者们显然对美国的民主体制更乐观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即使川普当选,美国先贤创立的历经200余年风雨的民主体制,不至于受到重创。而这次选举展现出来的强大的愤怒民意,必然会启动美国民主的纠错机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