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酝酿几篇为副刊写的文稿又迟懒动笔,就算不是定期约稿,也纠结发稿疏稀唯恐失信与人……
“四十岁的人生,社会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不好不坏,没有什么让人惊喜的东西了;友情依然温暖,只是自己一个人会更好;自己也不是没有理想,而是可追求可不追求。”我很惊讶这句话出自一个20出头的某刊副主编《给宫崎骏的一封信》里。
我不大欣赏这种似是而非的论调,但我也决不是那个年轻主编所形容的“慵散”。只是打开电脑之后,心情语汇并没化作文字,写作热情在浏览网页中挥霍得零零星星,特别近来与孩子们一起看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还在女儿《天空之城》的竖笛声中意犹未尽:
“あの地平线辉くのは、(地平线之所以闪耀)
何処かに君を隠して居るから、(是因为有东西把你匿藏)
沢山の灯が懐かしいのは、(无数灯火之所以令我怀念)
あのどれかひとつに君が居るから……(是因为有你在其中)”
蓦然,进入“四十不惑”的我也会感动莫名。
是的,宫崎骏每部作品都会让我从最初不经意的观看,到最后感动莫名:感觉心底最柔软、记忆最深处的东西触动了,却又“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再配上久石让的作曲,更是回味无穷。即使成熟成年、苍老沧桑,也会随着忧而不伤淡淡失落的旋律重温剧情,继而发省、深思、追忆……红尘喧哗、记忆纷扰、生活烦燥渐次渐远,片刻宁静后换来更坚定的信仰重面人生。──我喜欢这样的正能量。
在这个连动漫都充斥着色情暴力的末世,宫崎骏的作品始终清新,孩童们看到的是快乐梦想,成年人看到的是梦想永恒。在四十岁的生辰日里看孩子们无忧大笑的模样,心里感慨我像他们这个年龄时何曾会有今天的感慨,想像他们到我这个年龄时是否还记得当时的想像。
“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龙猫》里这句话恐怕对今天很多人来说是个奢侈。能够“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的人一定是坦然的,现在有多少人能坦然?坦然有多少?多真?挂着泪却不能微笑睡去就出卖了你的“坦然”。我的眼泪是“鳄鱼的眼泪”,即使挂着也不可能微笑睡去,只有阵阵心酸:童年有多温馨就反衬了如今的世风有多日下。
宫崎骏作品几乎不在中国大陆电影院里公映,而只在网络上盗版流传,“宫粉”依然日益甚众,甚至多部电影的主题曲被港台歌手们填词翻唱大增人气。以前在国内特别喜欢范晓萱的《豆豆龙》和《小魔女的魔法书》,到日本才知是来自宫崎骏的《龙猫》和《魔女宅急便》。除此两首还有很多都是久石让的作曲和配乐,这些旋律非常优美歌词很有意境的歌曲,多年来一直在日本的幼儿园和小、中学校里被孩子们反复演绎着。比如,幼儿园和小学在运动会上播放《龙猫》的“豆豆龙”,在舞蹈表演上用《悬崖上的金鱼姬》“崖上的波儿”,小、中学校的合唱比赛或管弦演奏中选用《天空之城》“伴随着你”、《千与千寻》“永远常在”、《幽灵公主》“魔法公主”等等,清澈的童声令观众席上的家长们泪眼婆娑,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成长在那一瞬重叠,分不清感动孩子的现在还是缅怀曾经的自己,几代人的梦想始终没有褪色。
如此清新感人的煽情,目前中国是莫及。一个疯狂的年代和几个所谓伟人的误策,早已斩断了国人的根。──原谅我又在揭母国伤疤,OK,我不揭疤,只羡旁人。
目前国人仿效不来的“清新感人”,就是缺少宫崎骏所有作品都在传达的一个信息“万物皆有灵”。如人评价:“在宫崎骏的世界里,藏着无数的甚至是浩瀚的生灵。《幽灵公主》古老森林中的千年大树上长着树灵,《龙猫》乡下大房子里生活着神出鬼没的灰尘精灵,《风之谷》里成群结队的恐怖王虫,《悬崖上的金鱼姬》奔跑于大海之上的波妞妹妹们,《千与千寻》里不停搬运的煤炭球们等等。”
如今“无神、唯物、无文化根”的大部分国人早已不知也不解《黄帝阴符经》的开篇第一句“观天之道,执天而行,尽矣。”宫崎骏却用他的作品来诠释“谦卑”的真正内涵是对神与大自然的敬畏,是修心向善,是心里有对冥冥中超越世俗世界的向往,是与天地自然共处的真正和谐。
宫崎骏作品多以儿童或少年的视角展现,童心透明,少年清澈,没完全浸入世俗的大染缸之前,他们的晶莹剔透堪比修炼界所认为的“悟性”。凭着这种悟性相信高级生命的存在以及神话传说中的神秘空间,所以信在先,见在后。那些无论人们信不信都一直存在的高级生命和神秘空间,因了这份诚信而为他们展现并点化,从而开始生命回归本源的探索。那些渐渐入世但仍能保持少年清明的成年人,也在俗尘浊世的历炼重重中一点一点接近本源。这种心路历程,纵使艰辛却不彷徨。
尤其代表作《天空之城》里,主人公少女希达和少年巴鲁以及海盗、军队、穆斯卡等费尽心机寻找的天空之城“拉普达”。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拉普达”及其城内所有众生,每个人都是自己“拉普达”的王或主,只是迷失了几世几劫的王们、主们,早已忘却了他们的“拉普达”,甚至不愿相信不愿承认。
想起国内都喜欢的周星驰电影。星爷总以小人物甚至非常卑微的社会下层角度来展现主人公的抱负,即使这抱负在目前社会可笑至极或难以实现也要坚持不懈。与宫崎骏所不同的是,前者的主人公都是非常自信的坦然告知从而得到众多人的善意认可与支持,而后者所扮演的主人公都是在极其认真的表白后遭到所有人的恶意嘲笑与质疑,以至于星爷自己也不得不以自嘲来掩饰以免被看作白痴,甚至在接下来的默默努力中也会几度怀疑自己的初衷。这就是日本与中国社会环境的迥异以及文化的失根:人们麻木功利到瞧不起自己,不愿也不敢相信自己是天上掉下来的高级生命。即将灭绝的“拉普达”荒芜欲坠,城内众生们清彻明了的看着主、王的迷失,在天上深深绝望着不记得他们的王、不相信他们存在的主……而一筹莫展。
至于爱情,宫崎骏是用精美的平面动画深动地体现了一个“缘”字:小小的心灵,年少的情怀,第一眼就能信任、就能坚定、就能不言放弃。要知道两个人无论在过去世里曾经是父女母子,还是祖孙姐弟以及姑舅老表、君臣师属、亲朋好友、知己患交等等这些错综复杂的情缘,在这一生这一世里“缘”的表现就是爱慕。
“一举一动,都是承诺,会被另一个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悬崖上的金鱼姬》)
“就是因为你不好,才要留在你身边,给你幸福。”(《哈尔的移动城堡》)
“我说不出来为什么爱你,但我知道,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我除了默默守护你,一无是处!……我在未来等你,且行且珍惜。”(《千与千寻》)
“借走的糖,还回的心。”(《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而我们的星爷却总是黯然地逃避爱情甚至不敢奢望,在真人演绎的三维现实里因为情色肉欲很难“爱慕”,只有“爱情”。其实中国古人对异性都那么含蓄谦谦,何敢言“爱”,更不言“爱情”,文雅的说“爱慕”、“仰慕”、“思慕”,里面都蕴含着“发乎情止乎礼”的敬意,没读过书的就直白“喜欢”、“想”了。想来“爱情”是一个符合今人功利主义“形而下”的现代词语。
“美好的爱情就是一个臭不要脸一个假装矜持,千万不要等到臭不要脸的那个走了,假装矜持的那个才哭了。”(《西游降魔篇》)
“‘不上班行不行啊?’‘不上班你养我啊?’……‘喂!’‘又怎么啦?’‘……我养你啊’”(《喜剧之王》)
“‘我喜欢你。’‘我也喜欢你啊。’‘那我们之间是爱情吗?’‘你……你是开玩笑吧?’‘我是认真问你,真的。’‘那当然不是爱情……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嘛,那不是更好吗?’”(《少林足球》)
估计日本人看不懂周星驰,更不会懂我们这些切肤体会的中国人在笑得精疲力竭之后,心里深深充盈着星爷眼里弥漫的无奈自嘲与沉痛心酸。同样的晶莹,在“星迷”的国度里,星爷维持那份剔透要比宫崎骏艰难无数。
周星驰剧照。(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我来自“星迷”的国度里很是理解“星迷”们,但我走进“宫粉”的世界更向往“宫粉”的感动。即使“不惑之年”,也愿永持那份晶莹剔透。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