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2月09日讯】对于世界投资界的大量中国观察家来说,始终有两个头疼的问题。其一,如何通过观察数据来考察增长能否继续,或者是否正在形成泡沫,这个问题每个国家都存在。其二,这些数据本身是否真实,能否全盘相信,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中国的。
比如说中国共产党此次全会上宣布的改革。这些改革受到了欢迎,但随后,很多分析质疑这些改革是不是像它们看上去的那样。
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没有人能肯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相信中国发布的数据。甚至是中国现任总理李克强也曾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是“人造的”,所以不可信。
对于大多数中国观察家来说,不会说汉语,不熟悉这个国家,他们只能在数据后面加一个需要注释的星号。他们往往会去寻找最难作假的数据,比如说发电量(这一数据显示,2008年末危机那几个月,发电量急剧收缩)。
但现在他们也在尝试直接分析最重要的数据,包括通胀和增长数据。以埃米•纳卡穆拉(Emi Nakamura)为首的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一组经济学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最近中国的通胀被低估,而消费增长却被高估。纳卡穆拉曾在美国劳工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从事通胀数据研究。而上世纪90年代的通胀率比现在高得多,迹象表明那个时候通胀被高估而增长却被低估。
得出这一结论,并不是靠对数据进行独立的核查,而只需对公开数据本身的内部一致性进行考察。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了惊人的增长,显然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增长。但可以说,增长的稳定性甚至比整体数据还令人吃惊。20年来,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9%以上。
与此同时,中国的通胀率一直比较低也非常稳定。在增长这么快的情况下,1997年以来平均通胀率低于2%并且从未超过6%,这可信吗?
纳卡穆拉的分析以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为基础,该曲线以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他发现,人们的财富与食物支出所占比例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越是富有的人,食物支出的比例就越低。
画一张图,一个轴代表总支出,另一个轴代表食物支出所占比例,能够得到一条曲线:随着总支出的增加,食物支出比例会下降。这一关系不随时间改变。
然而,当纳卡穆拉的团队画出1995年、1998年、2000年中国的恩格尔曲线时,他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曲线会朝下移。换句话说,根据官方统计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总支出(去除通胀因素)保持稳定的家庭,决定把他们在食物上的支出减少很多。
在几乎所有的收入水平上都是这样,个中原因不是食物价格相对下降了,因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家已经把这个因素剔除了。因此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家庭收入要高于官方统计数字,或者是食品价格通胀低于官方数字,或者最有可能是这些因素的结合。
从2006年到2008年,也就是与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及其引发的危机同时出现的中国大规模刺激举措之前,恩格尔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财富不变的人每年在食物上的支出在增加。也就是说:通胀比官方数据高、增长比官方数据弱。
统计上的进一步“侦探”工作显示,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一种主食——猪肉的供应受到冲击,原因是2007年中国的养猪场爆发了一场流行病。这推高了食品价格、减少了非食品产品的消费,也可能迫使政府采取了行动。官方数据体现的是“经过润色的现实”。
这其中涉及深奥的统计计量问题,但一系列其他测算,比如服装支出,或者食物支出里不同食品的占比,都表明这些结果是可信的。
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这些数据只适用于消费,不要通过投资的棱镜来考虑经济。
这样的分析是有必要的。在中国投资不一定完全靠猜。用类似的分析,解释中国最新改革背后的动机还是可能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