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开车族吃药有讲究

作者:陈辉、黄黎锋  2013-03-23 13:4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人们对“酒驾”一词已不陌生,然而“药驾”你是否听说过呢?临床上,有不少药物由于含有抑制中枢神经的成分,人在服用后会产生嗜睡、头晕、困倦、疲劳、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将严重影响驾驶人的行车安全。从药理学角度看,这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超过酒精。一些中药乃至保健品服用后也可能影响到驾驶安全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药剂科主任钟伟湘介绍,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类药、降糖药等几大类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服药期间,应慎驾或不驾车辆。 

抗组胺类药物可引起嗜睡、困倦

抗组胺药是用来抗过敏的,而感冒初期的主要症状就是变态反应(即过敏),感冒病毒刺激机体释放出组(织)胺,造成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状。在抗过敏药物中,抗组胺药大多具有中枢抑制和抗胆碱作用,可引起嗜睡、困倦、视力模糊、头痛等副作用。在抗感冒药物中应用最多且起效较快的扑尔敏,可减轻感冒的鼻塞、流涕等症状,其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困倦、视力模糊、头痛等,会影响驾驶。抗过敏药物除扑尔敏外,还有息斯敏、苯海拉明(苯那君、可他敏)。这些抑制中枢神经的药物也可引起嗜睡等反应。抗感冒复方制剂中常加入扑尔敏成分,服药期间,应慎驾或不驾车辆。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短时间内仍可残留睡意

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小剂量即可产生困倦、嗜睡和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中等剂量的镇静催眠药可产生近似于生理性的睡眠状态。传统的镇静催眠药物有安定、氯硝安定、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苯二氮卓类药物,该类药物也常用于抗焦虑。其他类型的传统镇静催眠药有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等,这三类药物服用后都禁止驾车。

新型抗抑郁药有头晕、疲劳等副作用

钟伟湘介绍,目前,抗抑郁药的使用呈快速增加之势。该类药物大多数通过影响中枢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发挥作用,容易出现困倦、疲劳、头痛等不良反应,不同结构类型的药物又有各自的不良反应特点。如三环类中的丙咪嗪,服用后可出现口干、心动过速、出汗、视力模糊、眩晕和震颤等症状;新型抗抑郁药舍曲林的不良反应虽然低于三环类药物,但服用后仍然不应驾驶车辆。

降压药服药初期易出现眩晕

降压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会引起乏力、嗜睡、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晕厥症状;利血平会引起乏力、嗜睡、心率减慢和抑郁倾向;硝苯地平引起的头痛、眩晕、心悸和低血压反应,都会影响到驾驶安全。新型降压药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改善,实现了24小时持续平稳降压,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血压人群合理使用新型降压药物有利于驾驶安全。但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初期,机体处于适应调节阶段,较易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应慎重驾车。在使用哌唑嗪、特拉唑嗪初期,尤其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可致昏迷,严重威胁驾车安全。

降糖药可引发低血糖导致头晕

低血糖的症状包括:焦虑、头晕、出汗、震颤、饥饿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果降糖药选用或服用不当,糖尿病患者在驾驶过程中会出现药物性低血糖反应。各类降糖药物都具有引起低血糖反应的可能,但以胰岛素和磺酰脲类多见。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药其间最好不要开车,必须开车的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降糖作用平稳、不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的药物。

解热镇痛药副作用多,不可轻视

对于头痛、发烧、关节或肌肉酸痛,解热镇痛药是最好的帮手,但服用后20%~50%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头晕、焦虑及失眠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服药期间应慎驾或不驾车辆。

开车族吃药有讲究

1、专职司机看病时,主动表明身份:“我是司机”,以提示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量、禁忌证”等,看看是否有“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的提示。

3、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宜等药效消除得差不多后,再开车上路。

 

来源:新浪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