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妈妈,请您解释一下好吗?

 2012-09-06 05:1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又来说小容小韬妈妈的事情了,呵,不过,没有挑毛病或者批评的意思,育儿中,犯错是经常的事儿,我也是,身为父母,我们要勤于思考并做出自省。下面我所说的,只是一块来跟大家探讨一下,怎样教育孩子更科学有效,而且轻松快乐。其实事情很简单,或许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发生,那就是扔玩具

小韬玩的很高兴,把玩具扔到了地上,妈妈当然不允许,说,“小韬,把玩具捡起来!”小韬才不理呢,继续玩。妈妈继续说,小韬仍然我行我素。这时,小容也插进来了,自我表现说,“妈妈,我不扔玩具。”好了,榜样来了,妈妈于是说,“是啊,小容就很听话,不乱扔玩具,就是小韬老扔玩具!”对于自尊心强而且敏感的小韬来说,这句带有批评而且有比对性质的话开始刺痛他了,小韬开始表现不满,不但大声嚷嚷表示抗议,而且张口大哭起来。

受到这样的批评和比较,小韬心里肯定委曲极了。

这时候,妈妈再次说话的时候温和很多,可能心软了,但还好,仍然坚持态度,是啊,把玩具乱扔本来就不对。但小韬还在哭,妈妈以为小韬哭是已经接受教训,说,“你还扔玩具吗?啊,谁让你乱扔玩具的?”然后继续要求小韬说,“你快去把玩具捡过来!快点。”

小韬还是不理,继续哭,我在等着妈妈继续说话,但妈妈却始终是这句命令。

小韬继续哭,我想我得需要跟小韬说说话了,让他从扔玩具和捡玩具这两件事中解脱出来。我把他叫到身边,蹲下身子对小韬说,“别哭了,小韬。妈妈说的对,你应该捡起玩具放到玩具筐里。你想想,平常你找玩具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找不到?那是你乱扔,都不知道扔到哪儿了。如果你把玩具放回原处,是不是再玩的时候一下子就可以找到呢?”我这样一说,小韬马上醒悟了,是啊,找玩具的事情经常发生,那时候,我还提醒小韬,“你以后玩够了玩具要放回原处,你看乱扔找不到了吧?”所以,小韬一下子就停止哭泣,然后又乖乖去玩玩具了。

这里妈妈缺少的是什么呢?一句解释而已。可能妈妈不解释,一是觉得没必要,不能随便扔玩具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嘛,二是以前说过“不能乱扔玩具”,现在还有必要再说吗?

或许大家从这件事中没感觉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但事实是,我们大人常常用这种心态来对待孩子,即用已经理解的事情去要求孩子,而孩子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却还要被逼去接受父母的命令。于是,孩子在充满疑惑,不解,而且可能恐惧的情况下,看到父母开始严肃或生气,然后被要求去遵守。这时候的孩子,除了大哭,无助,逆反或者感觉被强迫外,他还能怎么样呢?

扔玩具,对小韬来说是游戏,而且玩的非常高兴,妈妈命令他捡回来,那为什么呢?小韬不会明白。但我们大人都明白,或许这样会摔坏,或许这样会弄脏玩具,或许乱扔玩具弄得房间很乱,也或许收拾战场时会很麻烦……于是,我们理所当然的要求孩子,“不能乱扔玩具!”或者“你扔的玩具要捡回来!”虽然要求没错,但大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却难以理解。

所以,我们需要对孩子做出解释。日常生活中,我们成人间的交流也是如此,对于一些事情的发生,我们有时候也需要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以削除疑惑,解开心结,从而让事情平稳进行。而对于懵懵懂懂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任何事情,都需要解释,而且有时要反复解释。

如此简单的道理,偏偏很多父母却不明白。大家可以看看社会上儿童受伤害的案件,无一是因为孩子的不懂事而让大人变得难以容忍,失去耐心,而狂发淫威。比如前段时间东莞狼爸迫害四岁女儿致死的事情,只是因为女儿偷吃了阳台上的一包调料而已。调料能不能吃,偷吃这种行为,以及要吃是否要征得父母同意等等这些事情,四岁的孩子当然不知道,但父母却不能容忍,竟然先用铁丝捆,然后暴打等惩罚方式,最终让孩子离开人世。而这可怜的孩子,她受到父母如此没有人性的惩罚,心里却从来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遭受如此待遇?

孩子为什么有时候不听话,为什么会逆反,为什么会调皮或跟父母对着干?那是因为他对父母的指令不理解,甚至觉得可笑,而只因为自己弱小,就要被强迫去遵守父母的命令而已。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足够强大,他完全可以反过来理直气壮的质问父母,“我为什么要那样做?”

所以,如果要让孩子懂事,那就先让孩子明白事理,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父母有三种心态。

一是有孩子的心态。

孩子就是孩子,有时候我们真需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来考虑问题。比如一个喝完的矿泉水瓶子,对大人来说可能是垃圾,丢都来不及,但在孩子手里,却可能是一种珍宝呢。

站在别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在育儿生活中,同样适用。

二是有成人的是非观。

但有些父母却过于关注孩子立场了,过于迁就或考虑孩子的感受了,那这时候的教育就是宠溺了。孩子就是孩子,孩子不懂事,我们大人不能跟着不懂事,本来就不应该满足的东西,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有所改变,父母要有自己合理公正的是非观,然后去影响孩子。

目前社会上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父母或他人的感受,比如青少年的攀比风,大学生攀比数码“三件套”等,都是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私欲和虚荣心,而完全不顾家庭条件,不顾父母感受,甚至不考虑事情本身是否合理等,这种心态的形成都与父母长期过于考虑孩子的感受有关,而失去了自身对事情的是非观。

三是有足够的耐心。

其实扔玩具这种事经常发生,我也提醒过多次,但孩子是没有记性的。很多时候,父母不能期望说一遍孩子就能记住,然后以后就会遵守,世界上没有如此聪明而且省心的孩子,何况,孩子对于事情的理解,也是从简单到深入,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年龄长大,体验增多,孩子对事情的认识才变得越来越深刻起来。

就像扔玩具,我提醒一次,效果不大,但当小韬因为扔玩具而找不到玩具时,我再提醒,说,“你看,你乱扔玩具找不到了吧?以后玩够了要放回原处。”那他对扔玩具的认识就会更深入一点,那么慢慢下去,以后我不用提醒,孩子也已经很懂事了。

那么,做一个耐心的父母难吗?不难,理解了孩子,再用父母的态度解释一下就好了。

来源:作者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