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李荣融炒股为何股民想哭?

 2011-03-17 15:4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这是一则同事发来的段子。

天堂来了两个新人,一个穿着内衣,一个干脆就是骷髅,因为太特别,上帝就决定亲自接待,问第一个怎么穿得这么少,那个回答是赌徒,输得只留内裤了,所以就这样了,问第二个怎么是这种造型,这个回答是股民,割完了肉才来的,所以就是这样。

很多人看到这个段子的第一反应是想笑,第二个反应就是想哭。

为什么?因为感同身受。

所以,当李荣融说退休之后最想干的事是炒股,目的就是想弄明白怎么运行的,很多人的反应第一是想哭,第二是想哭却又哭不出来。

想哭,是因为感同身受,悲从中来,总算有个负责的人开始考虑从投资者的角度来体验生活了;哭不出来,是因为,这个人已经退休,而如果我们所有的负责人或有权决定市场命运的人都必须等到退休后才会想到体验生活,那么这种醒悟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可惜,这就是现实。

李荣融是前国资委主任,如果水皮没有记错的话正是这位主任在位时提出央企重组的概念,也正是这位主任提出央企要全部上市的要求,但是现在这位主任退休后坦承不清楚市场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垃圾股又究竟是为何被炒上天的。

其实,也不能说李荣融就是个外行。早年间李荣融曾经在上市公司苏威孚担任过厂长,那时苏威孚还没有改制,1995年苏威孚A上市时,李荣融已经上调国家经贸委担任副主任,和相当一批现在管理层负责人一样,当初他们在基层工作时中国还没有股市,他们的企业也没有改制,而当他们开始掌握股市命运的时候,因为身份的限制,他们又不可能亲身实践,他们对市场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书本上、理论上甚至理想上,和现实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有更多的人比李荣融这个国资委主任更需要了解中国股市的实际运行。

比如财政部长。国资委主任管国有企业,但是财政部决定给央企负责人发多少钱,国有股要不要减持,怎么减持,财政部的发言权更大,而2001年国有股减持给市场造成的巨大伤害让所有的投资者都终身难忘,市价减持这么个市场不能承受之重,在当时的财政部长嘴中居然变成了市场的利好,甚至在央视新闻联播中留下笑柄。

又比如央行行长。现代金融已经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股市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快速,入市的投资者更是开户上亿,基金投资者亦不计其数,货币政策的风吹草动必然牵动股市神经,更何况中国股市的结构在权重上尤以金融股和能源股为重。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央行降息宣告从紧政策结束,本来是重大利好,但是央行千不该万不该自作聪明搞了个差别降息,存款降得少,贷款降得多,本意是减少企业财务成本的同时尽量维持储户的利益,但是结果却是压缩了银行的利差空间,导致银行股出现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三个跌停,指数有效击破2000点,救市措施产生砸盘效应,逼迫国务院在9月18日宣布汇金救市增持三大行股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再比如证监会主席。创业板的发行要市场化,无可非议,但是市场化的标准如何确定却大有文章。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是不是市场自由充分博弈的结果,如果是,又为什么不以此为依据。为什么要以所谓机构询价这样的“国际惯例”作依据,难道不清楚中国股市和国际市场最大的差别恰在于不成熟吗?难道不清楚整体上的供过于求和个股上的供不应求是IPO的中国特色吗?难道不知道机构和承销商的弄虚作假吗?难道真的不知道必然导致“发行价高,融资额高,市盈率高”的三高泡沫吗?现在居然又在为创业板要不要直接退市而焦头烂额,不是笑话又是什么?

主板一堆问题没解决,又搞出一个创业板泡沫;AH倒挂没解决,又准备弄一个不知所云的国际板;转板问题没解决,又准备弄一个新三板。

答案只有一个,管理层和投资者想的不一样。理论和实践存在巨大的脱节。

我们欢迎李荣融前主任投身股市,更欢迎我们的财政部长,央行行长,证监会主席,国资委主任在任前就拥有投资的经历,而不必等到任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中国证券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